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的调查研究
【摘要】:英语学困生是各学段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小学英语也是重要的起始学科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本应该有了较为良好的志趣和方法。然而,由于某些主观或是客观的原因,部分学生未能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动力逐渐降低,最终成为了英语学困生。据实地观察和调研,笔者所执教的学校,英语学困生现象非常严重。解决英语学困生问题,是一线工作者的责任,也是课程标准实质落地的具体要求。所以,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不仅要高度关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帮助其走出困境。笔者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及最新的英语核心素养等教育政策,结合愿景理论、意图性变革理论、政策实施理论以及知名本土教学法,以执教的A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小学英语学科的老师作为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准确把握执教学校英语学困生的现状,探求英语学困生现象的根源、成因并探讨对其进行转化的方略。根据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发现:一是学校层面,落实国家英语教育政策不到位,师资力量相较薄弱,未能建立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缺乏现代化设施,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二是教师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新颖,与学生关系不和谐,学困生合理的学习愿景被忽视乃至漠视;三是学生方面,缺乏正确的学习愿景,学习兴趣也不高,不能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好的学习方式;四是在家长方面,不够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辅导的能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是学校方面,把国家英语教育政策落实到位,优化师资力量,积极营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愿景可持续提升的学习氛围,配备现代化教育设施,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第二是教师方面,老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积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激起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重新树立学困生的信心,并经常与学困生家长交流;第三是学生方面,树立合理的英语学习愿景,不断锤炼意志、不畏困难、笃志前行;第四是家长方面,改变教育观念,监督辅导学困生,提高自身素质。本研究基于真实的教学实践问题展开,对执教班级的学困生也做了前后对比的分析,所提出的转化原则和策略对改善一线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