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投入和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已有研究很少关注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投入以及教学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某研究型M大学的206名大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工具采用自编式量表,信效度良好。研究考察了M大学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投入、教学方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大学教师普遍持传输知识的教学信念,发展能力教学信念得分较低,这需要高度重视。大学教师教学投入得分较高,教学行为积极,教师比较负责。教师倾向于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第二,大学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投入和教学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在性别上,女教师教学总投入、教学准备投入高于男教师。在职称上,教授传输知识信念最高。随着职称的降低,发展能力信念提高;教学准备投入升高,助教最高,教授最低。在教育经历上,随其提高,教师传输知识信念降低,教学总投入降低,学生中心教学方式得分下降。在专业领域上,人文科学教师发展能力信念得分高于理科、医学教师;社会科学教师教学总投入、准备投入和专业发展投入最低;医学教师发展投入最高。在岗位类型上,科研型教师发展能力信念最高;教学型教师教学准备和专业发展投入最高。在授课类型上,公共课教师倾向于采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基于以上结果,在教学改革中应重视个体变量对教学的影响。第三,在三者关系上得出以下结果:(1)传输知识信念和两种教学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教师中心教学方式的相关要大于与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的相关。(2)教学投入总体及其三维度与两种教学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但教学投入和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的相关要更大。第四,教师的教学信念通过教学投入影响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大学教师传输知识教学信念通过影响学生中心教学投入、教学总投入进而影响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知识的特征和中国特殊的教育环境需要教师增加对教学的投入,进而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倾向于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对高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发展能力的教学信念,合理看待两种教学信念,注重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大学教师应重视教学方式,摒弃教学模式化现象,在教学方法上合理选择相应教学方式。最后,高校应鼓励、激发教师加大教学投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