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杨慧娟  
【摘要】:将CO_2电化学还原转化成可用的低碳燃料既可以缓解环境压力,也能够有效解决间歇性(如风能、太阳能)能源的利用问题。但是CO_2比较稳定,其还原动力学非常缓慢,为了加速反应降低过电位,发展高效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水溶液中催化CO_2还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析氢,严重影响产物选择性。因此如何抑制副反应析氢,增加产物选择性就成了制备高效催化剂的关键。本论文旨在利用提高催化剂局部CO_2浓度、调控表面氧化态、提高CO_2吸附能力等方式制备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有效抑制析氢,提高产物选择性,为进一步设计和制备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提供思路和借鉴。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CO_2捕获材料为载体的高乙烯选择性OD-Cu催化剂Cu作为一种独特的CO_2还原电催化剂,它能够在电化学条件下将CO_2还原为一系列碳氢化合物,醇类,羧酸。然而,Cu基催化剂也面临着选择性非常差的缺点。增加CO_2浓度被认为是抑制析氢,提高乙烯选择性的有效方法。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常温常压下促进Cu基催化剂生成乙烯的新方法——用CO_2捕获材料做Cu催化剂的载体。通过改变热解温度,调控氮掺杂碳材料的微孔结构和吡啶氮比例,制备出具有高CO_2吸附能力的碳材料。以该C02捕获材料负载CuO制得复合催化剂,催化C02还原,乙烯法拉第效率高达37%,远高于未负载CuO(19%)和普通炭黑负载的CuO/XC-72(20%)。进一步发现,复合催化剂的乙烯的法拉第效率与载体的CO_2吸附能力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推测CO_2捕获材料能够吸附CO_2,在OD-Cu周围形成一个高CO_2浓度的局部环境,有助于CO_2还原,增加了中间产物CO的覆盖度,进一步促进其偶联生成乙烯。这种以CO_2捕获材料做载体制备Cu基催化剂的方法为高乙烯选择性C02还原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2氧化状态调控的高乙烯选择性OD-Cu催化剂先经氧化再还原制备的OD-Cu是CO_2还原的高效电催化剂,它能够抑制析氢,显著增加乙烯选择性,但其促进原因,仍不明确。由于CuO和Cu2O都被证明在CO_2还原中表现出非常好的乙烯选择性,为此采用热解法制备了立方晶系Cu2O和单斜晶系CuO的复合材料CuxOy,通过调节表面Cu+/Cu2+的比例,控制乙烯选择性。结果发现Cu+/Cu2+=1.2时,复合材料的乙烯法拉第效率高达68%。同时实验还发现,表面Cu+/Cu2+比例的不同只会影响乙烯的选择性,而不影响甲烷的选择性,由此推断乙烯形成路径应该为C2路径。这种调控Cu基催化剂氧化态的方法也为进一步开发高乙烯选择性的Cu基催化剂提供了借鉴。3高CO_2还原性能Fe/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抗金属杂质毒化性能研究用环境友好的氨基酸和蔗糖作为前驱体,加入铁源Fe(SCN)3,制备了 Fe/N/C催化剂作为CO_2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不仅在过电位只有140 mV时就能发生CO_2还原,而且能够在过电位440 mV时具有99%的CO法拉第效率。同时通过实验证明在碳材料中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会相互竞争活性位。如此高的CO_2还原选择性也是由于Fe/N/C具有较高CO_2吸附量,抑制了析氢反应。Fe/N/C催化剂还表现出优异的抗金属杂质毒化能力,能够不受电解液纯度的影响,这就使它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4碳材料催化CO_2还原和O_2还原反应的相关性N掺杂碳材料开始作为一个新型材料应用在CO_2还原反应中,但对于其反应活性位是吡啶N,石墨N,还是Fe-N或者吡咯N都还处在争议中,没有明确地定论。同时,N掺杂碳材料也被广泛地应用在O_2还原反应中,其活性位也被认为与氮掺杂有关。因此,探究碳材料在CO_2还原反应和O_2还原反应中的关联性有望为两个反应活性位的研究提供基础。首先,通过Fe、Ni、Co三种不同金属的掺杂确认Fe掺杂的碳材料具有最好的CO_2还原性能,且催化剂在两个反应中变化趋势不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通过不同温度氧化处理Fe/N/C,发现氧化处理会促进催化剂的CO_2还原活性而降低O_2还原活性。对比8种碳材料的CO_2还原性能和O_2还原性能,发现二者并没有相关性,表明N掺杂碳材料在两个反应中活性位点应该是不同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获进展[J];石油炼制与化工;2020年08期
3 毕静;;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年06期
4 张欣忠;;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34期
5 张俊;潘丽燕;;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9年04期
6 田成;;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水泥工程;2019年06期
7 严旭;;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年01期
8 郭晓璐;徐鹏;徐双庆;;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流体机械;2019年12期
9 杨肖峰;桂业伟;邱波;杜雁霞;肖光明;;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10 郭嘉琪;朱含慧;李明佳;张鸿鹄;;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0年01期
11 李宝石;刘文科;李宗耕;张玉彬;查凌雁;周成波;邵明杰;;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华北农学报;2019年S1期
12 田超;王露萍;许尔长;张兰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年06期
13 张洪英;高宗军;时孟杰;房绍艳;;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水文;2020年01期
14 马昱刚;宋绍富;;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化学工程;202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双;李建军;曾宇;李晓春;;鞍钢高炉工序CO_2排放水平及减排展望[A];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8.能源、环保与资源利用[C];2019年
2 魏德强;江康锋;黄贤春;王铁龙;林少雄;;CO_2载冷剂模块机组的开发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黄金营;吴伟平;张雷;路民旭;;CO_2湿气环境中吗啉类气相缓蚀剂对顶部腐蚀的抑制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卫明;王世杰;刘建新;杨洁;魏伟;张瑞霞;韩博;;CO_2缓蚀剂吸附膜有效期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李国敏;刘小武;彭芳明;郑家燊;;防止CO_2腐蚀的固体缓蚀剂的室内研究[A];第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宜楠;;电力消费、电力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以及CO_2排放关系[A];“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7 杨江;高里阳;刘璇;王镜波;;抗CO_2高流速冲蚀缓蚀剂[A];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6年
8 崔丽香;何文辉;蔡清洁;李鲜鲜;;CO_2和硝氮加富对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生长、生化组成和营养盐吸收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9 矫立涛;张明杰;付裕;;CO_2在小型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实验[A];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涛;李芹;王树明;李春;赵东兴;张勇;高梅;;云南河口天然橡胶林土壤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娟;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2 张雨晨;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定制及其在智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李文慧;Co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_2加氢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4 相成志;地基红外差分吸收CO_2探测激光雷达激光稳频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5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7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陈潇湘;掺杂型硅酸锂吸附剂高温CO_2吸附特性与反应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10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3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4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5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7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8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9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0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