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绩效分析
【摘要】:自21世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发展迅猛。然而,从“走出去”到“一带一路”等政策大力激励企业进行OFDI以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时间较短,国际化经营经验较为欠缺,仍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而现有文献较多从宏观角度研究OFDI带来的影响,企业作为OFDI活动的实际主体,本文研究OFDI给微观企业的绩效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了OFDI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与《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匹配后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基于公司的盈利性视角系统地评估了 OFDI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从企业所有制和投资动机两个方面探讨异质性OFDI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并分析了是否存在滞后期效应。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OFDI的确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绩效,投资1-2年后仍存在显著为正的滞后期效应;(2)所有制方面,国企上市公司OFDI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滞后期效益不显著;民企上市公司的OFDI效应不明显,但投资1-2年后绩效才有显著的提升;(3)投资动机方面,市场寻求型和自然资源寻求型OFDI正向促进了上市公司的绩效,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没有显著提升公司绩效。滞后期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寻求型OFDI仍存在短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效率寻求型OFDI在投资后3-4年才逐渐提升公司绩效,自然资源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并没有明确的滞后效应。最后,文章对仅用PSM匹配后的样本运用ATT估值分析,结果与以上结论相似,证明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从盈利能力角度为OFDI影响公司微观绩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我国公司有效地进行OFDI提出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