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机理与路径研究
【摘要】:长期的历史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呈现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打开了要素流通的通道,释放了经济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奇迹。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开始遇到了世界发达国家都面临过的乡村发展问题,乡村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部门。城市和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赖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也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乡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新时期的形势总结,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乡村振兴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要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对乡村振兴的内在原因和要素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因此本文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对中国乡村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农村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进行梳理,然后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制约因素、以及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构建一条农村劳动力回流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路径与作用机理。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乡村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乡村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的阶段性发展有关键作用。然后对可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动力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与理论分析相印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影响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劳动力人才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乡村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初期对乡村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会造成乡村发展的人才和资本支撑的缺乏;流动前后的相对比较收益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同时工作和发展机会也会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综合性参考建议:重视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人才回归;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重视本地城镇经济建设,协调促进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更好发挥转移支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