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常宁  
【摘要】: 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导致了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的翻天覆地变化;跨越时空界限的信息流动,让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得息息相关;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为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资源成为新世纪的主导性资源,也成为新财富的象征。 应对新的竞争,各国政府都实施了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期望通过便利的信息通道,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战略性作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也已初具规模,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其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相对薄弱,信息服务行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经济活动中信息资源供需失衡状况较为严重,成为我国信息化进程的瓶颈。虽然这已经是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但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其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相关研究较为困难,所以目前国内已有的文献,多为初浅的、局部的和零散的讨论。笔者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萌发了对信息资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动机,希望自己的尝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采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展开论述,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总论。本章首先描述了进行信息资源研究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又包括国企改革、资本市场完善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内环境,从实践的角度烘托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接着,概述了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两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从不同基点突现了信息资源对现代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然后,为了行文的方便,介绍了与信息资源研究相关的基本范畴,包括信息经济、信息资源和经济信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确定,说明文中所讨论的经济信息仅仅是指由经济核算所提供的那部分信息(即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和会计信息),同时还阐明 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寻找解决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方案以及引起全社 会对信息资源的充分重视。 第一章提出了我国信息资源的相对短缺问题。本章首先从国民经济信息化 建设的现状出发,在概述己获得成就的【司时,指出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垒 视技术和基础设施而轻视信息资源的“垦硬轻软”现象;接着,具体到本文的 研究对象,经济核算所产生的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层面,针对信息资源现存的 共性问题———信息供给相对于需求的短缺,归纳为信息失真、信息相关性欠缺 和信息及时性不足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资料翔实的具体论述。 第三章对信息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系统的成囚分析。本章首先剖析了经济核 算体系,指出当前体系中存在核算指标不合时宜、核算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和3亥 算人员索质不足的若干缺陷;按着,又从社会思想意识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冈 现阶段社会信息意识不足和诚信意识缺大的问题,找到了导致信息资源短缺的 思想根源;然后,研究了经济信息供给的激励机制,得出经济信息的非商品化 造成了檄励杉Wu不足的结论,具体表现为信。B供给的“不经济”和信启、供斋脱 节两方面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经济信息供给的约束机制,指出经济核算体制 中存在立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以及组织结构个合理等若干弊端,由此而导致 了对信息供给的约束不足。 第四章是对经济信息短缺问题的现实对策研究。笔者认为专业人力资源足 保障经济信,层、资源供给的原动力,所以首光列出了信息时代专业核算人员应七 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征,然后以此为标松二 探讨厂由政府、学校和职业组织共问 配合,来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的方案;按着。义中指出要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富信息资源的内容,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核算理念及模式,进而提出了“面向对 象”式服务的新理念和信息供给主体分业经营的新模式的思路与方案;然后, 从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角度,设计了提高信息资源及时性的经济信息 电于化的实施步骤;即由信息网上披露、到全国数据中心的建立、冉到网上经 济信息的实时搜集、分析和传递;最后,阐述了建立信息质量考评制度来保证 信息资源质量的现实意义,并在借鉴国外光进经验的基础上,勾画出了我国经 -11- 论 文 摘 要 济信息质量考评制度实施的基本蓝图。 第五章是对经济信息资源短缺对策的前瞻性思考。笔者认为未来对信息资 源的研究将集中于两个方面:经济核算理论的拓展创新和经济信息管理与分析 方法的革新。所以本章首先探讨了经济核算重心的转移趋势,认为由此而导致 的人力资源、环境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核算问题将是三个值得关注的领域;然后, 对数据仓库技术的内容和优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慧珍;;浅谈企业信息化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6期
2 黄敏;;从经济管理看档案信息资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3 黄健红;祁广谋;;越南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1年06期
4 黄臻;;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欧洲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5 陈广华;;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6 汪滨;;“标准文献平台”资源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0年04期
7 周莉;;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8 韩玫;;计算机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9 王淑君;;抓住“用”字 做活“信息”文章[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10 刘敏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1 强国富;郭建;;论图书馆员素质[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12 林梦圆;廉诗阳;;SSL VPN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4期
13 孙永伟;;TRIZ理论: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之五)[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3期
14 李爱霞;;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15 刘绍忠;;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与技术防范浅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16 吕锡英;;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17 徐金花;;浅议林业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体系建设[J];林业勘察设计;2011年01期
18 ;江苏区域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19 杨永慧;;论信息时代的河南省高校档案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20 张成;王娟;徐杰;;电力公司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初探[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地;郭秦茂;;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2 顾泉佩;;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对高校学报发展的影响[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3 唐清安;汪顶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蔡华利;李鸣娟;;填平数字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丁小琴;;浅谈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6 薛海燕;;关于网络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思考[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蕴奇;;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安康;李凤勇;王萱;;谈WTO成员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壁垒保护[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周丽;;城建档案社会服务性功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10 鲁强;邵培基;;浅谈通信企业信息资源战略规划[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潘淑春;国家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分析与设计[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4 张向先;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冰;技术转移中的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筱媛;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战略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冠军;电子政务服务理论及其支撑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袁胜军;信息资源视角的客户忠诚模型与管理体系构建[D];同济大学;2007年
9 孙瑞英;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方辉;机械制造信息资源的非规范知识处理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莉丽;价值驱动的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赵莉;推进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公共政策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3 郎小燕;网格技术在电力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胡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关华;旅游网站信息资源用户价值感知及满意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石丽琴;论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D];广西大学;2004年
7 王志强;以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视觉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永红;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下知识创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荫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成本—效益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10 王媛媛;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保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振权 孙宪立;重视整合信息资源[N];解放军报;2005年
2 记者钟哲 实习记者朱鹤飞 通讯员莫妍;叩问U时代的信息资源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吴艺;14类基础信息资源全部实现共享[N];人民公安报;2011年
4 林萍;中小农具短缺问题应予重视[N];农民日报;2003年
5 兰健;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密措施[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计友;全省信息资源亟需整合[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7 田杰;要重视信息资源[N];中国邮政报;2000年
8 吴艳荣;龙多不治水 整合全省信息资源势在必行[N];河北日报;2004年
9 朱希铎;门户技术:敲醒沉睡的信息资源[N];中国交通报;2005年
10 张志华;整合信息资源 实现集约配置[N];解放军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