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沿海红树林区鸟类及其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研究
【摘要】: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河口海湾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红树林生长的潮滩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为滩涂上的底栖动物提供了大量的能量来源,底栖动物比较丰富,可以为鸟类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同时红树林又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因而在红树林区鸟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本研究从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对漳州云霄漳江口、泉州洛江口、厦门东屿和厦门凤林4地红树林区鸟类进行为期3年4个月的调查。分析闽南沿海地区红树林区鸟类的种类、区系组成和时间动态;讨论红树林对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布的影响;以及生境变迁对鸟类影响。研究云霄漳江口和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去灰分生物量的时间动态及其与鸟类数量分布的相关关系;以及云霄漳江口鸟类捕食作用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并探讨云霄漳江口滩涂蛏苗养殖对鸟类的影响。
四个样地中共调查到鸟类11目35科99属187种,其中厦门东屿红树林区鸟类89种,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143种,云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131种,厦门凤林红树林区107种,综合以前宋晓军调查结果,在闽南沿海地区红树林区共有鸟类11目36科101属194种。区系地理分布上古北界种类120种、东洋界种类55种、广布种19种;生态类群上鸣禽84种、涉禽62种、游禽23种、攀禽14种、猛禽7种、陆禽4种;居留型上冬候鸟85种、留鸟59种、旅鸟39种、夏候鸟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中澳联合保护候鸟53种、中日联合保护候鸟94种。
云霄漳江口和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鸟类主要由鸣禽、涉禽和游禽组成,厦门凤林和厦门东屿两地红树林区鸟类主要由涉禽组成。种类组成上的差异与各红树林区的植株高度、植被分布状况、生境类型差异有关。
4个样地红树林中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比较结果表明,鸟类的物种数和数量与红树林面积呈正相关关系,高大的红树林可以给鹭类和鸣禽提供繁殖场所。红树林斑块分布对鸟类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斑块生境异质性高,可以吸引不同类型鸟类,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红树林生境的破碎化,减少了鸟类的活动空间,从而导致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闽南沿海地区红树林区鸟类每月物种数在57—104种之间变动,3月最多,6月最少,不同样地具有不同的鸟类物种数月变动趋势。鸟类数量具有冬季高峰期和夏季低谷期,但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区鸟类数量只有明显的冬季高峰期,夏季
并无明显数量低谷期,这主要是由于云霄漳江口夏季有大量的鹭类在红树林中进
行繁殖。种类和数量的月变动主要由候鸟迁徙引起。
厦门东屿红树林区的开发建设和红树林破坏引起当地鸟类物种数、数量、群
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生境类型的多样化增加了不少鸟类物种,同时开发
与破坏也导致了一些鸟类物种的消失。厦门东屿红树林区2002年的鹭类、鸭类
和鸥类数量大量减少,分别只有19%年的14.4%,1.7%和2.4%。2002年的鸟类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比19%年低。厦门凤林红树林区石堤建设前后红树
林中的鹭类数量比较表明,石堤建设导致了在红树林中聚群休息的鹭类数量减少
了69.9%,其中小白鹭数量减少77.6%,而对其它鹭科鸟类数量影响不显著。
国内尚未见到关于滩涂水鸟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关系的研究报道,我们通过
对泉州洛江口红树林区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和水鸟数量月变动研究,分析两者的相
关关系,发现总体上滩涂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通过密度来影响水鸟的数量分布,而
生物量或去灰分生物量对水鸟数量分布影响不大。不同类群底栖动物对水鸟数量
分布影响主要也是通过密度起作用,但各类群作用不同,其中螺类、贝壳类和其
他类的作用比蟹类和多毛类大。螺类和多毛类的生物量或去灰分生物量对部分水
鸟类群数量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区滩涂大型底栖动物和水鸟数量的相关关系不如泉州洛
江口红树林区密切,这主要受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区滩涂蛙苗养殖影响。云霄漳江
口红树林区滩涂蛙苗养殖对水鸟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滩涂使用农
药、人为干扰严重和大量蛙苗被捕获。蛙苗养殖使滩涂上鹃鹏类、鹭类、鸥类大
量减少,而对鸭类数量影响相对较小。
捕食者排除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受蛙苗养殖影响,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区滩涂
水鸟数量不够多,其捕食作用不足以引起滩涂上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或
去灰分生物量的降低。
|
|
|
|
1 |
赖廷和,何斌源;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研究[J];广西科学;1998年03期 |
2 |
郑荣泉;葛宝明;张永普;郑祥;;乐清湾红树林和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J];生态科学;2006年04期 |
3 |
林秀春;蔡立哲;马丽;高阳;杨丽;刘炜明;;厦门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J];生物多样性;2006年02期 |
4 |
何斌源
,梁士楚;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J];海洋信息;1998年10期 |
5 |
韦受庆;陈坚;范航清;;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生态学的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6 |
马丽,蔡立哲,袁东星;红树林区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J];台湾海峡;2003年01期 |
7 |
高爱根,陈全震,曾江宁,廖一波,杨俊毅;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J];东海海洋;2005年02期 |
8 |
黄勃,张本,陆健健,欧宗东,邢增祥;东寨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与滩涂养殖容量的研究 I.潮间带表层底栖动物数量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2年03期 |
9 |
邹发生,宋晓军,陈康,梁勇,许达宏;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初步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0年03期 |
10 |
张俊范
,吴大均;成都市郊鸟类的季节变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11 |
李福来;;鸟类飞行与体型结构[J];大自然;1985年04期 |
12 |
宋慧刚;;新加坡裕廊鸟类公园[J];大自然;1985年03期 |
13 |
陈鉴潮;张绳祖;王定乾;;甘肃省徽县麻沿地区的鸟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14 |
飞霄;;鸟类为什么聚群而居?[J];大自然;1988年04期 |
15 |
黄人鑫,高行宜;阿尔金山及其毗邻地区鸟类食性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1989年03期 |
16 |
张家驹,熊铁一,罗佳,罗明澍,吴大均;三峡工程对库区鸟类资源的影响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1年03期 |
17 |
夏小安;;鸟类“记忆”之谜解开[J];科学之友;1994年02期 |
18 |
田秀华,马莺,王静,杨雪冬,王海英;十四种鸟卵壳微量元素的含量[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年01期 |
19 |
范航清,何斌源,韦受庆;传统渔业活动对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影响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6年03期 |
20 |
杨友桃,张涛;甘肃鸟类新纪录[J];动物学杂志;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