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都要围绕学科专业而展开,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分析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的规律,既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研究,主要分析了学科专业教育的生成及其发展;二是比较研究,对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三是对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论文在历史、比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规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即学科专业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因此,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关键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种适应不是被动的、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的、主动的适应,既要发挥高等学校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更要发挥它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在主动适应社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深刻影响。本文认为,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和机制,变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为宏观调控,扩大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我国高等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