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及附近港湾的风浪场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海上自然破坏力90%来自浪的影响,而尤以台风浪危害最大。台湾海峡海域是我国海域中风浪较大、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频繁、风暴潮灾害极为严重的海区。由于海浪现场观测周期长、耗资大,并且难以得到大面积海域的波浪资料,因此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联合应用成为研究波浪传播规律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海浪分布特征的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研究海浪的主要手段。
本文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在充分考虑风能量输入、白浪效应、水深诱导的波浪破碎、底摩擦、波-波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模拟了台湾海峡及附近港湾(本文以厦门湾为例)的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本文通过设计数值试验,分析了潮位高低、风向变化对波浪成长、传播的影响,验证SWAN模式在不同参数和计算条件下,模拟浅海、近岸风浪场分布特征的适宜性。利用经历史调查数据所推算得出的多年一遇风速,分别用“海大”法和SWAN模式计算了崇武海洋站多年一遇有效波高值,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证明了SWAN模式在工程推算中应用的可行性。
最后,利用SWAN模式模拟了0604号“碧利斯”台风和9914号“Dan”台风,并分别对台湾海峡和厦门湾台风期间的风浪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计算海域内的波浪主要受风场制约;随着台风中心的移动,计算海域内的风浪传播方向和波高分布随之变化,并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利用SWAN模式对台风期间台湾海峡和厦门湾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对台湾海峡海域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可以为该海域的波浪预报、模拟研究、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
1 |
赵丙义;;海洋卫星高度计及其技术问题的考虑[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1年04期 |
2 |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一个异常的台风海面风、浪结构的遥感分析[J];遥感学报;1997年03期 |
3 |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郭佩芳;西太平洋8708号台风海面风、浪结构及其关系的遥感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3期 |
4 |
徐福敏,薛鸿超;墨西哥湾波候统计特性分析[J];海洋工程;2000年03期 |
5 |
韩树宗,赵喜喜,朱大勇,郭佩芳;大西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4期 |
6 |
闻斌;于福江;;0414号“云娜”台风浪数值试验[J];海洋预报;2006年02期 |
7 |
陈红霞;华锋;袁业立;;中国近海及临近海域海浪的季节特征及其时间变化[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8 |
段华敏;王剑;;基于X波段雷达海面波高估计的改进方法[J];海洋通报;2009年02期 |
9 |
王淑娟;王剑;刘永玲;王峰;;利用X波段雷达图像估计有效波高[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1期 |
10 |
谢辛;李燕初;许德伟;郑凌虹;林明森;;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和大风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5期 |
11 |
程竞姣;朱志夏;;最大熵分布在波高长期统计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2 |
楚晓亮;徐铭;王峰;王剑;;利用X波段雷达提取海浪信息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13 |
齐义泉,张志旭,李志伟,李毓湘,施平;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浪数值预报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
14 |
徐艳清,尹宝树,杨德周,程明华;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式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5年06期 |
15 |
孙群;宋金宝;陈小刚;;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东中国海的风、浪场特征[J];海洋科学;2006年04期 |
16 |
孟雷;闻斌;姜洪峰;范海燕;;神经网络方法对海浪有效波高数值模拟的改进[J];海洋预报;2010年02期 |
17 |
付昱华;分段多项式风浪频谱[J];海洋预报;1993年04期 |
18 |
齐义泉,施平;采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风、浪的月平均特征[J];热带海洋;1999年02期 |
19 |
李瑞丽;;海浪周期关系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2期 |
20 |
潘玉萍;沙文钰;王巨华;葛苏放;尹志军;;发展新型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