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熔锥耦合型球微腔器件的回廊模实验研究

张磊  
【摘要】: 回廊模型介质微球腔由于其极高的品质因素倍受关注,已成为现代激光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新课题。本论文将熔锥光纤与微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耦合实验研究,发现在石英微球腔和掺铒磷酸盐微球腔内存在明显的等间距的分立峰。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球微腔的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从Mie散射理论出发得到了球微腔内外的电磁场分布,分析了球微腔的有关特性,对实验的开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结构和控制方法上对国外CO2激光熔融拉锥系统进行了改进,简化了实验装置。分析了影响拉锥过程的主要因素,利用理论计算的结果简化了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重复性比较好的制得我们所需要的熔锥光纤。对该拉锥系统进行扩展和改进,可进一步制得球形度比较好的石英微球。 另外,对锥形光纤和微球所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采取弱导近似的方法对熔锥光纤的传播常数进行计算,给出了熔锥光纤锥腰作为球腔激光输入输出耦合器件,对于不同直径球腔在基模传播匹配时的锥腰直径。对熔锥光纤与球微腔耦合系统分别处于强耦合、弱耦合、临界耦合分别进行理论模拟,讨论了熔锥光纤与球微腔之间的耦合间距对系统耦合效率的影响。 通过利用CO2激光加工系统制备的石英微球和火焰法制造的锥腰直径3微米左右的光纤进行耦合实验,利用虚拟仪器(Labview)来控制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方便的将多种测试功能集成于一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石英微球腔的吸收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分立的结构共振峰。利用光学微球腔理论讨论了石英微球吸收光谱中的结构共振,并用米氏散射理论公式对一阶TE模共振峰的位置以及它们的间距进行计算,共振峰位置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仅为0.03%。 最后利用上海光机所提供的掺铒磷酸盐玻璃,结合我们的CO_2激光加工系统成功制备了直径从50~200微米的掺铒磷酸盐微球。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掺铒磷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实验结果与已给出的掺铒磷酸盐玻璃特性数据相符。同时我们利用直径为82.4微米的掺铒磷酸盐微球和锥腰直径2微米左右的熔锥光纤进行耦合实验,发现了掺铒磷酸盐玻璃微球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共振现象。这是国内首次利用熔锥光纤去研究掺铒磷酸盐玻璃微球中的回廊模实验现象。同时分别利用974.7nm半导体激光器、1480nm可调谐激光器和1484nm拉曼光纤激光器对掺铒磷酸盐微球进行泵浦,发现利用1480nm可调谐激光器泵浦可得到等间隔的发射光谱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乐;林国平;张磊;蔡志平;;掺铒磷酸盐玻璃微球吸收光谱上的形貌共振[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年03期
2 吕宝龙,王育竹,黎永青;钕玻璃微球腔模式移动的观察[J];光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林国平;张磊;蔡志平;;相位匹配下锥形光纤激发出的回廊模谐振[J];光子学报;2007年10期
4 金乐天,王克逸,周绍祥;光学微球腔及其应用[J];物理;2002年10期
5 吕宝龙,王育竹,黎永青;钕玻璃微球腔模式移动的观察[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2期
6 吕宝龙,王育竹,黎永青,刘亚淑;钕玻璃微球荧光谱中共振结构的分析[J];中国激光;1994年03期
7 张磊,蔡志平;球微腔介质的回廊模近似解[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黄衍堂;陈朝;;SiO_2微球腔形貌相关谱的识别指认与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严俊;王宗宝;王克逸;周绍详;;光学微球腔的壳层结构研究[J];光子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宇光;李鹏;王丽;马培娇;严英占;刘俊;闫树斌;;外界环境对微球腔品质因数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1年05期
11 徐娟;崔皓岩;王静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应用现状[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12 温国斌,杨莉,刘丽飒,蔡志平;微球喇曼激光器的性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3 马宾;隋青美;徐健;;耦合型光纤振动传感器设计与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8年03期
14 刘丽飒;张磊;蔡志平;;CO_2激光熔拉锥过程光功率控制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3期
15 熊贻坤;黄旭光;;基于熔融拉锥光纤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16 鞠涛;杨小丽;;作图法求解光学微球腔的本征模[J];光电子.激光;2006年06期
17 王丽;严英占;张宇光;李鹏;邹江;徐鹏飞;熊继军;闫树斌;;振动噪声对高Q光学微腔耦合系统的影响及抑制方法[J];发光学报;2011年09期
18 严英占;吉喆;王宝花;闫树斌;熊继军;马骏;;锥形光纤倏逝场激发微球腔高Q模式[J];中国激光;2010年07期
19 江俊峰;刘铁根;李海伟;惠荣庆;刘琨;张以谟;;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技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1期
20 ;激光器件 激光器结构与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董春华;肖云峰;韩正甫;郭光灿;;掺Eu介质微球腔的荧光光谱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林国平;张磊;蔡志平;;相位匹配下石英玻璃微球腔的回廊模谐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吉有;徐晓轩;王立普;黄榜才;李乙钢;张存洲;;钡玻璃微球对oxazine溶液荧光的调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4 董春华;肖云峰;杨勇;韩正甫;郭光灿;;变形光腔的方向性发射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天才;王军民;刘涛;李利平;闫树斌;耿涛;李刚;王彦华;杜志静;张玉驰;杨海菁;彭堃墀;;光学偶极俘获及单量子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田贵才;张裕士;;微球腔体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7年
7 国伟林;王吉有;林志明;徐晓轩;宋广智;张存洲;;633nm激发下掺Er~(3+)玻璃微球上转换发光的形貌共振[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8 肖云峰;林秀敏;高洁;杨勇;韩正甫;郭光灿;;通过腔QED实现量子可控相位反转门[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吉有;徐晓轩;国伟林;林志明;宋广智;张存洲;;976nm激发下Tm~(3+)/Yb~(3+)共掺TiBa玻璃微球上转换发光的形貌共振[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10 石梦静;蔡添志;张磊;马乐;刘月;蔡志平;许惠英;;掺铒氟化物玻璃ZBLALip光谱性质和Judd-Ofelt理论分析[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磊;熔锥耦合型球微腔器件的回廊模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丽飒;熔锥耦合型球微腔器件的理论分析及其CO_2激光加工制备[D];厦门大学;2005年
3 郝鹏;若干微纳光学器件光学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王吉有;光学微球腔中的若干光学新现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5 杨勇;固态光学微腔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董春华;回音壁模式微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肖云峰;固态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原理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乐;回廊模微腔器件的熔锥耦合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李杰;基于高Q值微球腔的气体传感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3 赵敏;高Q值微球腔的非线性效应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王宝花;掺铒微球腔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5 张宇光;连续波腔衰荡法用于微球腔Q值测量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鞠涛;光学微球腔场的分析及耦合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魏文娟;二维有序二氧化硅球腔阵列电极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赵金金;电极表面二维有序微米球腔阵列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刘秀;ITO电极表面二维有序微米球腔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丽;高Q谐振腔光学特性及非线性效应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