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研究

曹瑞泰  
【摘要】: 改革開放釋放出中國五千年深厚底蘊的文化力與經濟力,造就出近年來綿延不絕的世界性漢語學習熱潮,其中同屬於漢字文化語圈的日本與韓國可說是學習漢語熱度最高的國家。然而,日語與中國漢語雖然均擁有漢字,卻因其發展出包括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日語羅馬字等的多文字系統,具備了同時混用多種文字與多語種的特殊性,也使得日本漢字詞拉大了與中國漢字詞的差異性,使得與中國同源的日本漢字詞,反而成為日本人學習中國漢語時的阻礙,負遷移作用甚為明顯。然而,相對地中日的漢字詞既然有差異,必定也有相同;學習上有負面影響,也就必然具有正面效益,也就是語言學上所謂的正遷移作用。本計畫的目的即欲針對對日漢語教學,研究出一套因地制宜,且以漢字與漢詞為槓桿工具,能夠發揮漢字詞正遷移作用的漢語教學新途徑。 漢字不僅僅是漢語的書面符號,漢字是一個個形音義的統一體,且絕大多數爲有意義的語素,所以對外漢語教學應掌握住漢語的特質,抓住構詞的最小單位「漢字(語素)」來進行教學。特別是至今仍屬漢字文化圈、仍在使用漢字的日本,爲能有效控制日語漢字詞等所帶來的負遷移作用,其中國漢語教學應回歸漢和最相近的日語詞彙體系的「詞根」,重新從中文的漢字本位再出發,遂行在漢字的核心架構下,由詞彙主導,語音、語法爲綱爲輔的漢字本位漢語教學模式;並採用能夠發揮漢字形、音、義與漢詞間緊密巧妙連結等特點的「基本字集中教學法」,快速增加漢語詞彙。 漢字本位的漢語教學模式需要具有正遷移作用的語料庫支援,方能有效運作。經研究之後,歸納出符合1.常用字,2.高頻字,3.構詞力強的字,4.與日本漢字近似度高的漢字,5.日語的詞根漢字,6.多數日本人認得的漢字,六條件的漢字與漢詞語料,做爲支援對日漢語教學應用的語料,可高度發揮正遷移作用與字本位教學的功能。最後並以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日本的大學與高中的中國漢語教師與修習中國語課程的日本人學生,評估出測試教材具有高度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凤敏;;罗森塔尔效应与独立学院旅行社专业英语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叶秀;;母语迁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 韦桂明;;有效把握母语的正迁移[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4 王芬;;论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句法的迁移(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5 孙卫斌;;浅谈母语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6 青措卓玛;;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1期
7 赵燕;;语言迁移与中式英语的产生[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8 任萍;;试论高校日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正迁移现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袭健;;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影响[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5期
10 杨柳;;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探究[J];才智;2011年22期
11 罗莎;;充分调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英语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12 赵建丽;;语言迁移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8期
13 李素慧;;加强翻译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重新解读英-汉成语的“对应”翻译[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4 谭燕保;何畏;;跨文化交流英语教育中的双语性[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5 范淑玲;;浅析母语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的迁移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6 张竹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及教学重点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17 刘军;;利用母语之“正迁移”实施英语语法教学之策略[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17期
18 王依尔;;对日汉语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9 牛腾飞;;浅析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句法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0 吴芬芬;张钦;;英语教学中汉语负迁移错误的防范探索[J];大家;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秋萍;;迁移规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王军;王华;;化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滕树立;;苗英异同现象对比初探——苗语作为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干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爱梅;;艺术体操教学组织的点面结合[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魏志成;;汉语句型系统的解构与重构提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闫世才;;高职院校实训车间(室)建设研究[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习题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曹启刚;;迁移理论和体育教学[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周利民;;论珠心算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雄华;曾白琳;;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瑞泰;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梅玲;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登燕;母语的正迁移对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促进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晓健;汉语正迁移在高三英语阅读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雯雯;语际共性正迁移对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5 傅小平;关于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牛平;母语正迁移对高中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史莹娟;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学颖;大学生母语写作水平与二语写作水平相关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朱跃锋;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彭宁红;试论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 马忠;浅谈知识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2 王晓霞;读书岂为“胡屠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龙里县塘堡小学校 王积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N];黔南日报;2011年
4 商丘市实验中学 吴玉英;物理教学要正视“探究学习”[N];商丘日报;2006年
5 深圳中学亚迪学校 蔡杰 北京体育大学2001级实习生 蔡斌;迁移规律的效用[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江苏省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张业群;走进心灵 托起希望[N];学知报;2010年
7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于绪升;推行新模式 促进新发展[N];学知报;2010年
8 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杠寨小学 左登敏;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9 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丁建强;“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莒县第四中学 陈为颖;润物无声,化知成识[N];学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