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李绮华  
【摘要】: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群落的自然环境能满足群落持续生存的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潜力状态。生态安全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000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认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本文把生态安全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通过旅游适应的生态安全模型的构建,并结合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用以表征旅游地发展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风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和趋势,在这种状态和发展趋势下,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存在并满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需求。反过来说,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不可逆的变化而导致其质量的降低,不存在退化和崩溃的危险。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把生态安全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为了精确地研究问题,本文还建立了生态安全模型,用以测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安全与否的临界面,重点研究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本文分文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文章的框架结构。第二章,研究综述和相关理论述评。根据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对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关于生态安全的研究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评价。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相关定义: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及生态安全理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开发的关系。从而说明,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基于生态安全的考虑的必须的。第三章,生态安全模型的构建。本章试图从旅游适用的角度构建一个生态安全模式,并阐述该模式的因子及其影响。并把统计学、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的相关原理应用到生态安全的模型构建上来,比较精确地找出生态安全的临界点。然后引入下文,分析该模型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第四章,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承接上文,在上文构建的生态系统安全模型后,分析该模型对旅游资源开发,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通过上文分析进而研究基于生态安全模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开发目的以及开发的模式及其管理运行机制。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不能超过生态安全的临界点,只有这种开发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平衡。第五章,基于生态安全的厦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案例研究。根据上文分析,研究基于生态安全理论下,厦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背景、开发中的生态安全现状,结合管理运行机制提出相关建议。第六章,结论。对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研究展望,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研究的不足进行小结,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冰华;;河南省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2 贾桂康;薛跃规;;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生态安全问题[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黄圣霞;巫国富;;基于博弈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贾桂康;欧钟慧;;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傅萍;王洪卫;;染料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6 李晖;范宇;李志英;易娜;刘大邦;杨树华;;基于生态足迹的香格里拉县生态安全趋势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7 李伯兴;;关于开发红水河生态旅游资源的思考[J];管理学刊;2011年04期
8 王兴贵;;基于生态足迹的甘孜州与内蒙古草地生态安全对比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9 张妍;;陕西省商洛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10 ;环保部:“十二五”青藏高原着力解决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J];西藏科技;2011年06期
11 罗应刚;;天水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大众科技;2011年08期
12 吕疆;;前进中的西藏高新技术产业[J];西藏科技;2011年07期
13 谢树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促进新疆经济建设掠影[J];科协论坛;2005年12期
14 关琰珠;;加强厦门近岸海域生态安全的保护[J];厦门科技;2011年03期
15 齐尚;吴浪;;于一苏代表:生态补偿机制亟需完善[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16 于知立;;保护和利用好中国最大一片黑土地[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5期
17 ;生态需水:维系河流健康的保障[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18 严贤春;刘晓琴;陈瑶;胥晓;贾文君;;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9 顿志强;;文化遗产地景区旅游价值货币化评估研究——以屈原故里景区为例[J];河南科技;2011年15期
20 王晨光;;揭开“食人鱼”的神秘面纱[J];青苹果;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章小明;;西部开发必须注重生态安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晓蓉;汪承润;林仁漳;田园;徐向华;薛银刚;顾雪元;郭红岩;;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体的微观致毒机理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任志远;;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李建牢;任杨俊;;关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君英;;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基于格网GIS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初探——以甘肃牧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陈志奎;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张昕;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合理配置[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黄茂祝;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石金莲;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刘彦;转型期农业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绮华;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希强;基于GIS和RS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志生;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7 许联芳;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地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伟;论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D];青岛大学;2005年
9 庞海涛;生态安全的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茹冬;吉林省生态安全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友宾;构筑二十一世纪生态安全新防线[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安华轩 彭靖里;补上“生态安全”这一课[N];云南日报;2001年
3 潘锋;我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退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4 记者 肖国忠;流域生态安全须高度重视[N];光明日报;2009年
5 袁金辉;流域生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记者 徐斐;搞好联防联治确保我市生态安全[N];济宁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齐小乎 采写;生态安全,一个时代性命题[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平修成 王人斌;积极开发大洞山生态旅游资源 努力打造贾汪生态旅游新名片[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陈泗汉;无量藏泉成国际生态安全峰会唯一指定用水[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10 黄爱宝 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生态安全:政府公共责任底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