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机理研究
【摘要】:
囊泡是由两亲分子定向单层尾对尾地结合成封闭单分子双层所构成的外壳,和壳内包藏的微水相构成,它可分为两种类型:由天然的或合成的磷脂所组成的囊泡(脂质体)和由双亲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细胞膜一般是由40-50%的类脂和50-60%的蛋白质组成。按照流体镶嵌模型,由磷脂和糖脂等类脂构成的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而蛋白质则包埋于磷脂基质中,可以从两侧表面嵌入或穿透整个双层分子,起着渗透屏障的作用。双分子层的每个磷脂分子都可以自由横向移动,其结果使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柔韧性、高电阻性及对高极性分子的不通透性。因此,生物膜结构不是僵硬、静止的,而是动态、流动的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由联接基以共价键将两个两亲分子单体联接而成的,它代表了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大量的研究表明联接基的性质(长度、柔韧性和化学结构)最终决定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性质。因而在学术上以及工业上,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所研究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以(CH_2)s为联接基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本文采用卵磷脂自发形成的囊泡来模拟细胞膜,以缓冲体系模拟细胞所处的环境,研究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卵磷脂囊泡结构的影响以及胆固醇对囊泡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未添加胆固醇,即单纯的卵磷脂囊泡稳定性的影响。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停流法、电子透射显微镜以及荧光探针的方法,研究不同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卵磷脂囊泡结构改变的影响,并借助理论模型和临界堆积参数理论探索Gemini表面活性剂诱导囊泡结构改变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诱导囊泡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剂嵌入到囊泡的双分子层中从而改变了囊泡的表面电荷强度以及嵌入后的表面活性剂在囊泡双分子层中分布的不均匀性。此外,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也对其产生影响,不同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囊泡结构改变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第二部分是研究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添加了胆固醇的卵磷脂囊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样浓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添加了胆固醇的卵磷脂囊泡体系的破坏能力较弱。因此推测这是由于胆固醇分子与卵磷脂分子之间是相互吸引,导致其形成的囊泡结构更加紧密,从而阻止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其的破坏作用。
|
|
|
|
1 |
唐世华,黄建滨,李子臣,王传忠,李锰;Gemini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12期 |
2 |
;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疾病[J];生物学通报;2003年05期 |
3 |
王贻杰,毛宁,赵剑曦;两种系列新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活性[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高志农,许东华,吴晓军;新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6期 |
5 |
王月星,鲁毅强,韩冬,王红庄;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6 |
杨晓焱;刘买利;;单链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7年03期 |
7 |
喻传赞;关于097事例的几点推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
8 |
徐晓明,林永生,韩国彬,吴金添;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的热力学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9 |
顾治萍,周雪荣,熊澄;花椰菜花叶病毒及其作为载体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9年03期 |
10 |
谢红璐,聂丽,张强;阴离子双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1 |
杨讯丁;美国大科学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合作[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7年06期 |
12 |
;把宇宙天体聚焦到望远镜的焦点上[J];光机电信息;2000年06期 |
13 |
高卫东;墨西哥湾深水产油连续创造新记录[J];中国海洋平台;2001年01期 |
14 |
裘灵光,王立,刘卉,谢安建,沈玉华;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对乙酸酯碱性水解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5 |
顾聚兴;国际学术会议介绍[J];红外;2001年08期 |
16 |
陈国栋;大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模式[J];科学之友;2004年10期 |
17 |
王坚,金革,虞孝麒,万长胜,郝黎凯,李昔华;LAMOST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8 |
陈根,甘礼华,王小兰,张祺,陈龙武;动态膜压仪在有序分子薄膜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12期 |
19 |
陈林,张斌,蒋晓慧;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0 |
廖文胜,毕只初;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和表面活性[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