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
经济理论与国际经验表明,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区域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与动力之一。区域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增加产品多样性、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从而带来区域经济的持续与快速增长。依靠区域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是当前我国各区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是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区域方面,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区域间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距也较大。因此,深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准确把握我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状况,正确认识区域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精确判断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八章,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总结区域技术创新文献与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发展历程,确立了评价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则与思路,构建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这套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现阶段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二,考察了从无技术创新贡献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到技术创新作为贡献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总结了经济思想史上关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理论、方法,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贡献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在论述技术创新对企业和区域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三大效应,并以此为基点解释了区域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第四,采用1997~2006年共10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统计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第五,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区域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践与成就,并针对我国现实总结了这些国外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在分析我国区域技术创新在投入、产出、技术扩散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前提下,着重论述了推动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