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研究

李文娟  
【摘要】: 高教自考历经28年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28年后,高教自考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改革是高教自考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唯一途径。高教自考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连接高教自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是高教自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改革作为切入点,探讨高教自考课程的改革历程、现状以及今后改革的趋向。 本研究首先从高教自考及高教自考课程两个角度,对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从历史的维度入手,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梳理我国高教自考课程的改革历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再次,从现实的维度,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描述,进而剖析问题,分析福建省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驱动因素;最后,在所有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描述的现状和呈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对今后高教自考课程的改革走向进行展望。 本研究认为,高教自考课程改革是高教自考课程寻求自身完善与外部环境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教自考课程的内部矛盾包括了课程结构、数量、内容、管理等方面的矛盾,而外部矛盾包括了来自政治、经济、教育等发展方面的矛盾,因此,高教自考课程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厘清课程的内、外部矛盾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改革过程当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教自考课程改革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想包括了来自考生、社会等各方面对改革寄予的期望,而现实中课程改革还面临很多问题,改革的结果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改革中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高教自考课程改革只有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不断创新和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全国高教自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河北自学考试;1996年11期
2 谢仁业,瞿凯诚,罗东海;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上海模式"的再认识[J];中国考试;2004年06期
3 文雨;高教自考改革方案今年出台[J];中国培训;1995年03期
4 黄贵仁;高等院校开展高教自考助学工作琐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杨广学,苏春景;高教自考“个人自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7期
6 陈君明;高教自考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7 王静,姜德照;职业院校在校生参加高教自考可行性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05年07期
8 金东海,王爱兰;西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意义和发展思路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9 ;英美法德等国承认我国高教自考学历[J];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02期
10 ;高教自考改革方案今年出台[J];中国职工教育;1995年03期
11 黄家柱;高教自考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01期
12 张惠君;对高教自考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1999年12期
13 顿继安,李冬红;从高教自考看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现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4 熊平凡;我省高教自考改革推出五大新举措[J];湖南教育;2002年06期
15 杨四海;高教自考学生管理浅议[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16 张红静,邹文,潘芳;论高教自考中自学指导体系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8期
17 ;国外高校承认我国高教自考学历[J];公安教育;1997年06期
18 ;安徽省2002年(上)高教自考师范本科考试课程安排表[J];教育文汇;2002年02期
19 黄惠智,雍成汉;新形势呼唤新专业 新情况需要新办法──浅析高教自考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1995年06期
20 姚俊英;组织高教自考的几点经验[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娟;高教自考课程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