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大陆、台湾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相关性研究

陈祖芳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007年中国大陆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合作当中去。东盟是在空间距离上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东盟是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台湾在经济上与大陆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因此研究大陆、台湾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陆与台湾和东盟之间贸易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已有的文献中,对中国大陆、台湾与东盟三者之间的两两贸易进行较多的研究,本文将研究三者之间的贸易的相关性。本文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将协整模型应用于考察两岸贸易额、大陆与东盟贸易额以及台湾与东盟五国贸易额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相关文献研究。第二部分概述大陆、台湾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政策演变、总体贸易发展概况以及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第三部分首先对大陆、台湾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模式进行研究,其次建立协整模型考察两岸贸易额、大陆与东盟贸易额以及台湾与东盟五国贸易额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定性分析影响两岸贸易的因素。第四部分论述中国大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台湾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将如何影响两岸贸易。第五部分提出相应的贸易发展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运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山东的机遇和挑战[J];山东经济;2005年05期
2 王雅红;黄德明;;再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学理论;2009年05期
3 高灿明;;台湾学者谈ECFA:企业要抢占商机[J];华人世界;2010年08期
4 尹花;;大陆与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和法律思考[J];南方经济;2005年11期
5 罗凯;东朝晖;;福州保税港区(筹)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业务对接研究[J];中国港口;2009年11期
6 祝莎;徐剑华;;两岸直航之后的台湾三港博弈[J];中国港口;2009年05期
7 颜梅林;;WTO体制下两岸四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探究——GATT第24条、GATS第5条之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周小平;;敦豪快递在台湾大展宏图[J];空运商务;2009年16期
9 陈诗一;阴之春;;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动态经济效应分析: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3期
10 陈光敏;南通临港自由贸易区探索[J];港口科技动态;2005年03期
11 张忠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效与问题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05期
12 何俊;李强;王吉鹏;张柏军;;构建入世后“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思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年09期
13 陈淑真;张先锋;;逐鹿自由贸易区[J];招商周刊;2003年51期
14 张超;自由贸易的形成及其在东亚的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2004年07期
15 崔正美;药朝诚;;关于中日韩经济合作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16 何奕;;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J];世界经济情况;2005年07期
17 刘辉群;;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5期
18 肖苑生;;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J];特区经济;2006年01期
19 石岚;毛志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4期
20 黄凌云;张伟;;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与模拟[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书华;曾庆韬;;中国大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劳焕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大陆国际移民迁移趋势分析[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何正勤;丁志峰;孙为国;;中国大陆的地壳上地幔横波三维速度结构[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选辉;;印尼8.7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出现的同震、震后宏观现象[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5 王惠;余桂林;;华语教材用字的地域分布与频率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对比[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德润;;中国大陆残留地块地球物理场特征及与油气田的关系[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尹德涛;;中国大陆的湿地旅游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名修;;中国大陆动力学的三个基本特征[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刘宝林;桂暖银;;中国大陆科学钻孔钻进规程合理控制问题的探讨[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张(?);韩布新;李扬;张侃;;中国大陆现有心理学资源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望波;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肖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世坤;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晓青;海水浴场环境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厉力;论原产地规则及其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孙林;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萃强;中国大陆与台湾开放式基金运作绩效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苏提;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老中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方臻旻;平滑转移协整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祖芳;中国大陆、台湾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凯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孙速超;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5 边婧;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萧筑云;两岸自由贸易区法制之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张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曹庆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艺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胜春;论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民望;“一岛两制”或催生珠澳准自由贸易区[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 苑基荣 韦冬泽;非洲26国 三方自贸谈判启动[N];人民日报;2011年
3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所 杨思灵;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 提升云南的作用和影响[N];云南日报;2011年
4 李可 高洪艳 整理;自由贸易区:区域一体化顺势而兴[N];中国贸易报;2008年
5 记者 王能标;非洲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启动[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记者 江宜航;建议批准浙江设立自由贸易区[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记者 郭东波;图们江将逐步建成边境自由贸易区[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8 海西 赵维琳;福建省拓展自由贸易区贸易成效明显[N];国际商报;2009年
9 季益宇;许宁宁:让企业更了解东盟[N];国际商报;2009年
10 李锐 张秀娥 孙明远;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共同市场理论[N];国际商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