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

彭勇  
【摘要】: 列维纳斯以研究“他者”著称,“他者”成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成为哲学主题的“他者”是不能被主题化的。这意味着言说“他者”存在着悖论,因为列维纳斯明白“哲学”只能在“自我”的立场上“言说”。通过列维纳斯思想“故事”的“道”-“说”,以及哲学图景中的列维纳斯,显明其依托于现象学又超越现象学之“异”-“术”,以此敞开“主体间性空间”并与“他者”“面对面”。进而,梳理他者问题源流及其谱系,彰显列维纳斯的“他者”之“他异性”、社会伦理主体间性之“不对称性”。借此上下文进入列维纳斯美学的勘查,辨明“美”-“善”之关系,给予列维纳斯美学以“他异性”定位,指明美学在列维纳斯“伦理”立义中是一个精心构思的部分。从而,以此言明“美”与“善”是可以沟通的,而且是必须沟通的,因为它们共同指向了人性之秘密。美学理应成为“未来生活的伦理学”,或伦理学理应成为“未来生活的美学”。如此,人的真正生活才能如“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所表述的那样完整、和谐。这或可以看作是研究列维纳斯美学的价值体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燕妮;鲁西龙;;列维纳斯伦理学与大学生的“他者”责任意识[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张帆;;列维纳斯他者思想对翻译伦理学的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孙庆斌;;从本体论到伦理学——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对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变革[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4 J.A.西蒙斯;J.迈克丹尼尔;郭晓慧;;列维纳斯和怀特海:未来谈话之说明[J];世界哲学;2011年04期
5 王恒;;时间是与他者的关系——从《时间与他者》解读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毛怡红;当代西方伦理学基础的重建及其扩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7 孙庆斌;;为“他者”与主体的责任: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伦理诉求[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8 黄瑜;;他者的境域——“普世伦理”的另一种可能[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9 彭勇;;列维纳斯他异性伦理中美学的位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叙事伦理学[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11 孟彦文;哲学的终结与伦理学的兴起[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12 梅谦立;;勒维纳斯和利科的伦理学的异同[J];现代哲学;2007年03期
13 鲁西龙;陈燕妮;;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对列维纳斯伦理学的几点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4 杨国静;张剑;;普拉斯诗歌中的语言焦虑[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15 旷剑敏;;语言变异中他者的伦理哲学思考[J];求索;2009年08期
16 顾红亮;;为他责任:走出自我责任与集体责任的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17 罗洪;;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8 李铁生;林怡;;身体伦理的认同与海外中国女性的再社会化——以移居英美的五位华人新移民作家的创作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19 陈晓明;;解构的伦理面向:德里达与列维纳斯[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20 刘开会;;认识你自己——利科的主体观解读[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董晓静;胡丽娜;;辅助生殖技术(ART)对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舒远招;;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何石燃;;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探讨[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公共卫生伦理学》[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5 封进启;郭巧红;樊春梅;封行谦;;浅谈按摩师的伦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6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立斌;施卫星;;危重病医学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放弃治疗[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邱建智;;藏医伦理学初探[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海霞;童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新进展——市伦理学会等承办全国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D];厦门大学;2009年
2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3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朱玲玲;“自我之狱”与“外边”[D];复旦大学;2012年
7 牟春;现象学视野下的移情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8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冯冬;W.S.默温诗之欲望与无限性[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蓓;从他人到他者[D];兰州大学;2006年
2 梁小燕;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女性生存论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5 周建;罗琳的“隐身衣”[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7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张平;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及反东方主义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魏琼华;《黑暗的心》所体现的康拉德的帝国主义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英]尚塔尔·墨菲/著 尹树广/译;民主的伦理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袁剑;踏实做学问 努力促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陆志城;ISPOR及其伦理学规范[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范小华;话说伦理学转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孙福川 尹梅;为“过度服务”开具伦理学处方[N];健康报;2004年
6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庞立生;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7 廖志诚陈思敏;省伦理学会在榕成立[N];福建日报;2007年
8 赵根喜;法官与伦理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饮水不忘掘井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靳海山;走向实践的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