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在马来亚的殖民政策。1946年1月22日,英国公布了《马来亚和新加坡—关于未来的宪法的声明》(亦称白皮书),把战前分散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的行政管理权集中起来,组成马来亚联邦,新加坡则从海峡殖民地划分出来,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由于白皮书剥夺了苏丹和马来人的特权,立即引起了苏丹及民众的强烈反对,马来亚联邦计划实施不足一年半便告终结。1948年2月1日,英国殖民当局宣布成立马来亚联合邦,恢复了苏丹和马来人的特权。
联合邦成立之后,工运学潮不断,马来亚社会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当局一方面以武力镇压马来亚的反英运动;另一方面,殖民政府也主动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以争取民心,并为权力的移交做准备。1955年,马来亚举行第一次全国大选,“华巫印联盟”获胜,东姑拉曼出任自治政府首席部长。在东姑的领导下,联盟与英国经过几次艰苦的谈判,在满足了英国的关键性利益要求后,马来亚最终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
战后新加坡的政治改革相对缓慢,至1955年,新加坡才在林德宪制的基础上成立了民选政府。此后,新加坡的民族独立运动迅猛展开。在反殖民主义的压力下,英国政府被迫三次邀请各派政治力量到伦敦谈判,讨论新加坡的政治地位问题。1958年4月18日,英、新代表签署《关于新加坡自治宪法草案》,英国政府同意新加坡成立自治邦。1959年6月,人民行动党组织了新加坡首届自治政府,实行内部自治,英国保留国防和外交权利。
新加坡与马来亚之间仅隔着柔佛海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二战后,新、马虽被人为地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然而这种分离并非绝对的,战后新、马两地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61年5月27日,东姑发表声明,希望加强马来亚地区间的联系。在经过两年多的磋商后,新、马、沙、砂四地最终于1963年9月16日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西亚成立后,联邦内隐藏的各种矛盾逐渐显露。新、马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种族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关系破裂。在合并近两年后,新加坡被迫退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从此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