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东海区音乐教师群体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古代,教师被称为先生,把“士”与“大夫”并列,“师”与“天、地、君、亲”共享着世人的尊崇。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记载。至近代,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0世纪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一群体形象被无限放大,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肩负着道德的标示作用。从古至今,教师被赋予极高的荣誉,社会对先生的尊重几千年亘古不变。
然而,教师的实际生存状态、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是怎样的呢?
本文重点以宁波市东海区音乐教师群体为个案,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从人类学的视角,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探讨音乐教师群体的组织活动、经济收入、情感、社会身份以及移民教师的乡土记忆和身份认同等内容,从而对音乐教师群体现状进行“深描”。把教师的“高贵”还原为普通人的“平凡”,目的在于对教师这一群体做出真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