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研究

曾宇鑫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早龄期阶段力学行为十分复杂,不利的环境、结构、材料组合可能导致混凝土早期开裂。同时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路面板早龄期固化初始性状会对其服役阶段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行为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改善路面性能十分重要。本文在前期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温度场数值模拟程序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单块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具体如下:对比选择线弹性模型、热弹性模型以及固化徐变模型,采用增量法推导了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并结合虚功原理进一步得到有限元计算的弱解形式。采用Fortran软件编制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并结合ABAQUS软件进行了对比验证。本程序特点有可考虑面板内部温度实时变化、环境气象参数、底部边界约束条件、自重、龄期以及徐变等对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的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力学行为早龄期性状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随龄期增长板角竖向位移逐渐增长,板中位移变化幅度不显著,但板中在白天高温阶段会出现凸形翘曲板底脱空现象。板块主应力随着天气和龄期变化出现拉压循环的现象,呈增大趋势。热膨胀系数、受拉徐变参数、界面受拉劲度是影响路面板早龄期竖向位移绝对值的显著因素;受拉徐变参数是影响路面板早龄期板中主应力的显著因素,其次是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压徐变参数、路面板结构尺寸和界面受拉劲度。不同施工季节面板早龄期性状研究表明:不同季节铺筑路面板存在显著的固化温度差别,本文典型工况下不同季节早7:00铺筑路面前4天最大翘曲位移依次为夏季(264.6μm)、春季(123.3μm)、秋季(29.13μm)、冬季(8.961μm)。板中最大主应力依次为夏季(0.36MPa)、春季(0.15MPa)、秋季(0.07MPa)、冬季(0.01MPa)。铺筑时刻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现场试验研究发现,冬季施工面板面板各位置竖向位移值均很低,浇筑后24小时(终凝12小时)内的第一天各个位置基本都处于膨胀阶段,早期由于板内部温度高导致初期竖向膨胀位移比板角大。观察到与国外文献类似的面板早龄期应变与温度反向变化现象。数值模拟对比表明温度场模拟合理,应力趋势一致。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均表明,路面板早龄期行为除受到环境温度作用外,还受到凝固固化温度、水化反应、重力、徐变以及板块变形形状和内部应力应变协调的综合作用,性状表现与成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大不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志方;李海峰;谭恺严;吉顺文;;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测试方法评述[J];实验室科学;2012年06期
2 王国杰;郑建岚;;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应力相关应变现场监测与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3 金臻丽;杨俊杰;应义淼;章雪峰;郑曙光;;余震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及损伤试验[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4 王培铭;刘岩;郭延辉;赵霄龙;郭京育;;混凝土早龄期收缩测试电涡流法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5 傅沛兴;;早龄期混凝土温度与强度发展速度关系曲线[J];建筑技术;1992年10期
6 丁沙;水中和;袁新顺;;无损检测法评判早龄期混凝土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J];混凝土;2010年06期
7 谢军;;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6期
8 秦煜;刘来君;支喜兰;张柳煜;;连续变温下早龄期混凝土应变时变规律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02期
9 江晨晖;杨杨;李鹏;王晓栋;马成畅;;水泥砂浆的早龄期热膨胀系数的时变特征[J];硅酸盐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毅敏;高政国;朱庆庆;黄晓波;黄新;;爆破冲击对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3年03期
11 朱劲松;叶青;王建东;马成畅;;海工混凝土早龄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12 危鼎;吴胜兴;李雪淋;;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江西科学;2007年03期
13 高森;柳献;袁勇;侯景鹏;;结构混凝土早龄期约束受拉徐变的试验方法设计[J];隧道建设;2010年03期
14 金南国;金贤玉;沈建;田野;;早龄期混凝土软化关系的数值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15 陈波;蔡跃波;丁建彤;孙伟;龚英;;水泥细度对早龄期碾压混凝土综合抗裂性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09期
16 周立欣;贾文亮;王来红;王立业;;骨料类型对早龄期混凝土常温下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7 纪洪广;卢翔;戴志平;;早龄期荷载及低温作用下的混凝土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应用声学;2014年04期
18 李春玲;陈兵;陈龙珠;;早龄期混凝土高温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19 杨华全;王迎春;周华;苏杰;;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开裂敏感性的测试技术[J];混凝土;2009年05期
20 宫经伟;周宜红;黄耀英;瞿立新;周绍武;李金河;谌东升;汤国庆;付学奎;;考虑温度历程的早龄期大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分离方法现场试验[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贤玉;金南国;;外界力引起的钢筋振动对早龄期混凝土影响的试验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2 杨启斌;罗素蓉;;纤维高强粉煤灰混凝土早龄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杨思忠;杨寒冰;;预制构件混凝土早龄期性能试验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甲春;阎培渝;;早龄期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黄中和;;轻质骨材吸水特性与混凝土收缩性质之关联性探讨[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甲春;阎培渝;余红发;;混凝土结构早龄期开裂的概率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7 刘思国;刘岳鑫;丁一宁;;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度和早龄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侯东伟;张君;杨守谦;;聚丙烯纤维对早龄期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军;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世鸣;冲击荷载下早龄期混凝土力学和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刘会勋;二向应力状态下早龄期C20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秦煜;早龄期混凝土桥梁时变耦合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胡晓鹏;早龄期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变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侯景鹏;钢筋混凝土早龄期约束收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晗;氯离子环境下早龄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蔡阳;低弹性模量埋入型混凝土应变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超越;矿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陈波;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胡辉;早龄期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开裂机制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陈珂;基于粘弹性本构关系的早龄期约束水泥砂浆环开裂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曹雄;沸石粉掺合料混凝土配制及其早龄期抗裂性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8 李丞斌;钢筋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蔡信昕;路面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性与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10 曾宇鑫;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