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摘要】:
自从1951年Kealy和Pauson合成二茂铁,次年,Wilkinson和Woodward
确定其为夹心式结构以来,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数十年长盛不衰,特别是
近十年来,其研究更为活跃。由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独特结构,它们表现出许
多特殊的性质,其应用已经涉足于催化、助燃剂、非线性光学、电极的修饰、抗
老剂、医学等多个领域。本论文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7种二茂铁的衍生物,它们
的化学式如下:
(Ⅰ)Cu_2(dmaf)_2(CH_3COO)_4
(Ⅱ)Cu_2(dmaf)_2(C_6H_5COO)_4
(Ⅲ)Fc(C(CH_3)NHNH_2)_2
(Ⅳ)Pd[Fc(C(CH_3)NHNH_2)_2]Cl_2
(Ⅴ)Ni[Fc(C(CH_3)NHNH_2)_2]Cl_2
(Ⅵ)Cd(dppf)I_2
(Ⅶ)Cd(dppf)Br_2
其中培养出四种单晶(Ⅰ)、(Ⅲ)、(Ⅵ)和(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四
种单晶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Ⅰ)为以羧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Ⅲ)为一种
含有分子间氢键的超分子化合物,(Ⅵ)和(Ⅶ)是以Cd(Ⅱ)为配位中心的四面体构
型配合物。采用红外、远红外光谱、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
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实验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性质表
征和研究,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