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黄福新  
【摘要】: 本论文共分三章,包括文献综述、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的 研究、以及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概况,包括褪黑 素的发现、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褪黑素在机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褪 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学机能及其开发研究意义、以及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 物的测定方法的评述。然后分别阐述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它们在 某些吲哚类衍生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章是以酸性高锰酸钾-甲醛的化学发光体系为基础,采用流动注射系统, 详细研究了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N-乙酰-5-羟色胺、5-甲氧基色胺、5-甲氧基吲 哚-3-乙酸和6-羟基褪黑素)的化学发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及其重要衍 生物的化学发光行为与酸介质、pH值、流速、高锰酸钾浓度和甲醛浓度等因素有 关,其中,甲醛是对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化学发光起明显的 增强作用,由此分别建立了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 线性关系。鉴于褪黑素在自然界、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和它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本章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实际样品中低含量褪黑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特 点是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较低。鉴于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结 构相似性,本章重点研究了褪黑素的化学发光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来 分别讨论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在酸性高锰酸钾和甲醛体系中的可能的化学发光 反应机理。 第三章首次利用Ru(bpy)_3~(2+)化合物对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ECL行为进 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的BR缓冲液中,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都有明显 地增强Ru(bpy)_3~(2+)的ECL,其增强的发光强度与施加的电位扫描方式和速度、 缓冲液的类型、体系的pH值、Ru(bpy)_3~(2+)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经过条件的优化 选择,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分别在不同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浓度成良好 的线性关系或对数线性关系。鉴于褪黑素的独特的生物学机能和它在临床上的广 泛应用,我们建立了一种测定实际商品药品中的低浓度褪黑素含量的方法,该方 法的特点是容易实现、操作简便、仪器简单、体系稳定、结果可靠。鉴于褪黑素 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本文重点研究了在碱性BR缓冲体系中的 R3比py)3*一褪黑素的循环伏安特性、荧光光谱和电致化学发光光谱,首次提出 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增强Ru比py)5h化合物ECL可能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 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武;褪黑素、氨基酸保健口服液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年01期
2 卫煜英,曹艳平,周永浩;保健品中褪黑素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1999年Z1期
3 ;红酒褪黑素,给你透明系光感美肌[J];现代妇女;2009年08期
4 陈曦,安镜如;某些酰肼类化合物电致化学发光的比较[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5 顾鹏,罗祎,李东;功能因子Melatonin(褪黑素)的HPLC分析检测方法研究[J];现代仪器;2000年06期
6 杨敏丽,刘传之,何品刚,方禹之;碘化10-乙羧基吖啶-9-羧酸苯酯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7 ;红酒褪黑素,给你透明系光感美肌[J];现代妇女;2009年01期
8 陈曦,王小如,黄本立;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新进展[J];分析化学;1998年06期
9 彭银仙,陈国广,袁爱华,蔡国兴;褪黑素功能食品介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刘传之,钱柯君,杨敏丽,何品刚,方禹之;二茂铁催化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4年01期
11 魏涛 ,唐粉芳 ,金宗濂;褪黑激素的生理功能[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9期
12 徐强,董明敏,庄银凤,窦永华,王国伟;褪黑素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3 王伦;TBABr、TBAI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14 游新奎;液相色谱的交流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研制[J];色谱;1995年03期
15 陈国南,林荣儿,谢增鸿,段建平,张林;[Ru(bpy)_2(L-Trp)]ClO_4—KCl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研究[J];化学学报;1998年05期
16 王伦,方宾;TBABr TBAI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年02期
17 ;褪黑素原料及其保健食品[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7期
18 魏涛,张蕊,金宗濂;褪黑激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2期
19 游新奎;液相色谱-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研究[J];色谱;1996年05期
20 孙玉刚,李应会,崔华,林祥钦;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香烟中的绿原酸[J];分析化学;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清;梁国标;薛一雪;刘云会;;褪黑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大鼠颅内出血造成的脑损伤[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沈玉先;魏伟;杨军;刘丽华;董晨;徐叔云;;褪黑素对AD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机制[A];第七届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夏保芦;李林;;褪黑素对染铝大鼠行为学和体重的影响[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石琼;孙儒泳;张崇理;许荣昆;;人体中褪黑素的生理作用[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芳;邹丹;李经才;洪篪;陈礼彬;陈侠;;褪黑素受体与GABA_A受体在褪黑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中的作用[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洪海;顾苏熙;李明;;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7 吴建胜;倪银;方佩佩;孙学成;贾国葆;张仁再;吴秀玲;;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机制及褪黑素保护[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彭帆;王西明;段秋红;陈蓓蓓;何善述;;褪黑素和5-氟尿嘧啶体内协同抗小鼠荷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GABA通路[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林梅芳;谭稼荣;陈静;顾春健;富琴琴;蒋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褪黑素的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苹;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电化学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2 张来军;转褪黑素合成酶基因林烟草的产生及其抗逆性和外源褪黑素对离体植物生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3 付洁;褪黑素对体外脑缺氧模型中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丽;褪黑素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膜受体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杨敏丽;新型DNA电致化学发光探针及其在DNA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云雯;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尚伟;褪黑素对海马CA1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畅;褪黑素在自噬介导的小鼠肝癌H22细胞存活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鹿文葆;褪黑素对H_2O_2诱导的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损伤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胡俊杰;双峰驼繁殖季节生殖轴系中褪黑素受体分布及信号转导[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福新;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2 王晖;褪黑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徐维平;褪黑素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4 李秀;褪黑素与中华蜜蜂行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何毅;褪黑素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景蓓蓓;化学发光用于界面传质研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瑞超;纸微流控芯片电泳-直接化学发光成像技术联用检测人血清蛋白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金锁;褪黑素提高肝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敏感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姜欣;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及其在检测几种活性物质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10 侯衍飞;褪黑素及其类似物改善SHR大鼠代谢综合征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褪黑素安全否看看专家怎么说[N];健康报;2002年
2 任骏 张晓;不必滥用褪黑素[N];科技日报;2002年
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中心 金迪 (临床营养学硕士) 蔡东联(教授);揭开褪黑素神秘的面纱[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李延斌;褪黑素就在你身边[N];健康报;2000年
5 主任医师 吕斌;褪黑素使用过量会影响生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王轶名;褪黑素冲出“黑色”旋涡[N];科技日报;2002年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 张均田;含褪黑素保健品的功效[N];光明日报;2002年
8 孙伟芳;长寿佳品——褪黑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美国加州大学药理学博士 黄耀华;褪黑素:国外的评价[N];健康报;2002年
10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褪黑素长期服用安全吗?用于儿童可靠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