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Ⅰ/Cu~Ⅱ混合价卤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研究
【摘要】:混合价态体系与材料的光、电、磁等性能及生物体内的电子传递有着密切
的关系,在颜料、陶瓷、矿物、化学及生物催化体系及超导材料等方面具有十分
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前沿性研究课题。CuⅠ/ CuⅡ
混合价化合物中 CuⅠ- CuⅡ之间的电子转移不但在许多化学及生化催化体系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引起人们将其与研究得较多的电子转移电对(如铁、钴、
钇)作比较的兴趣,因为这种研究可以提示伴随着金属酶中铜的氧化还原过程而
发生的结构变化。其所涉及的化学领域中的颜色理论、催化作用、光化学、金属
-金属成键等基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十
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论文以此为目标,致力于 CuⅠ/CuⅡ混合价化合物的合成方
法和结构、性能与构效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混合价态体系丰富的结构化学特征。
主要工作有:
1. 利用铜盐、双齿含 N 配体邻菲咯啉及卤素离子合成了十二种结构新颖的铜
卤簇化合物,并用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方法确定了晶体结构,它们分别
为:[CuCl(phen)2][CuCl2] (Ⅰ );[Cu3Br3(phen)5]2[CuBr2]2[Cu2Br4](H2O)2
(Ⅱ);
[Cu(phen)2Br][Cu2Br3] (Ⅲ);[Cu(phen)2Br]2 [Cu4Br6] .C2H5OH(Ⅳ);
[Cu4(Ophen)4(Cu2Br4 )] (Ⅴ);[Cu3 I2 ( phen)6]I3.H2O (Ⅵ);
[CuI(phen)2][Cu3I4](Ⅶ); [Cu2(OH)2(phen)2][Cu4I6] (Ⅷ);
[CuBr2(phen)]2 (Ⅸ); [Cu3 I3( phen)2] (Ⅹ);[CuI(phen)] (Ⅺ);
(Hphen)(CuI2). 1.5H2O (Ⅻ)。上述化合物中,前八种为 CuⅠ-CuⅡ混合价化
合物,后四种为含 CuⅠ或 CuⅡ单一氧化态化合物。不同的卤离子做为配体
协助构筑不同的铜卤簇外,还可平衡体系电荷,使配合物呈现出零维、一
维、二维等多种结构类型。
2. 对反应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
反应体系的影响,克服了体系在高温下不稳定和在低温下反应前驱物不能
有效扩散的缺点,成功地找到了合成 CuⅠ/CuⅡ混合价化合物的合适的路
线。
3. 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等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进一步探讨了混合价态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CuⅠ/CuⅡ混合价化合
物在 300~400nm左右都产生一个较宽较强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 700nm
i
WP=5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左右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弱的吸收峰;CuⅠ的配合物谱图中则只观察到
200~400nm之间的吸收峰。
5. 对四种化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对比分析了含离域混合价 Cu2 中心的金属
配合物 (Ⅴ)和[Cu4(Ophen)4(Mo2O7)]、化合物(Ⅹ)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成键
和电子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分子对称性与能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