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弯曲疲劳寿命研究

石成恩  
【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后,于90年代开发出的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RPC具有良好的细密性,它的低含水率有益于减少孔隙。跟普通混凝土相比,它对侵蚀物具有优异的抵抗力,用它修建的结构或构件的寿命将更为持久。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概况及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使用福州地区的原材料,成功地研制出具有优异的力性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因受损失效而导致结构物或构筑物开裂及破坏是危害结构物或构筑物正常及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研究了疲劳荷载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对不同体积掺量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利用Instron电液伺服式疲劳试验机对其施加疲劳荷载,测试疲劳寿命。在实验基础上,用疲劳统计学理论研究了RPC弯曲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规律,得出RPC的疲劳寿命方程。 本文研究结果可归纳为:与无纤维RPC相比,钢纤维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疲劳寿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寿命分布服从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对应两参数和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求出存活率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即P—N曲线,发现二者的结果有不小的差异,因此在估算结构或构件的疲劳寿命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很重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艳;;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辽宁建材;2009年07期
2 姜绍飞;王鹏;吴兆旗;;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崔玉萍;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问题概述[J];市政技术;2004年01期
4 聂建国;王宇航;;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5 聂建国;王宇航;;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12期
6 吴佩刚,赵光仪,白利明;高强混凝土抗压疲劳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4年03期
7 郑克仁;孙伟;张云升;金祖权;赵庆新;;混凝土疲劳裂缝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8 吴文波;;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综述[J];山西建筑;2010年21期
9 孙静;张庆宗;;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研究[J];江苏建筑;2007年04期
10 邓江东;黄培彦;牛鹏志;;CFL增强RC梁挠度分析(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2期
11 蒋丽忠;伍振宇;吴忠河;朱红兵;;钢筋混凝土空心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2 杨涛;袁海庆;吴少鹏;;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公路;2004年05期
13 戴运良;李海超;;公路铁路两用钢桥疲劳荷载及其对钢桥影响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14 杨涛;袁海庆;吴少鹏;;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公路;2005年01期
15 ;建筑术语[J];山西建筑;1986年Z1期
16 王海龙,孟建伟;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和刚度计算方法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7 陈玉骥;疲劳荷载作用下长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8 吕宏奎;刘炎海;王希超;;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9 要军霞;;斜拉索的防护[J];山西建筑;2008年12期
20 Wai Ching Tang;;疲劳荷载下FRP粘结系统的性能[J];钢结构;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永;刘德义;刘世程;李辉;秦晓锋;;未溶碳化物对60Si2CrVAT弹簧钢疲劳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2 赖正聪;王时越;杨锡阶;景江峰;马云伟;;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3 倪侃;张圣坤;;二级低高和高低加载下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测[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崔德渝;张行;;预估构件中周疲劳寿命的损伤力学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徐学东;;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钦新;朱丽慧;顾海澄;陆燕荪;;P91钢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若燕;李明龙;;起重机剩余寿命估算方法的探讨[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8 杨怡;黄培彦;;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刘逸平;何庭蕙;朱国何;汤立群;黄小清;;液体橡胶基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段庆全;张宏;;X80管线钢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建玲;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孟宪宏;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试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徐虹;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彭修宁;锈损后钢筋混凝土疲劳耐久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弯艳玲;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马存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分层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勇;电厂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压力管道结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龚顺风;海洋平台结构碰撞损伤及可靠性与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成恩;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弯曲疲劳寿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 崔芳;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杨学贵;水镁石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申健;挤压变形镁合金的低周疲劳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5 赵霞;某涡浆发动机涡轮转子强度与寿命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冯刚;白车身强度台架试验方法及疲劳寿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孟剑;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力学模型分析与抗疲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许志贵;特种喷洒装备管路系统振动分析与耐久性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晓波;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建模与寿命损耗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丁达伟;低温钢纤维混凝土梁抗折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晓梅;为高级客车国产化铺路[N];中国交通报;2002年
2 苏军;小学生“全托”未必是上策[N];文汇报;2008年
3 倪寒霞通讯员 朱满秋 朱丽珍;婺城区马路市场基本整治完毕[N];金华日报;2008年
4 方舟;特殊用途超洁净轴承钢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 通讯员 孟心仪 何冬梅;20%的新品开发率是如何实现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记者 胡萍;2004年全省GDP达3456.7亿元[N];江西日报;2006年
7 安世亚太 雷先华;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林红梅;构筑物流快速通道[N];国际商报;2005年
9 记者  李京;全国标准60分合格[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王春霞;存量年金转型或非“千金一面”[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