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产业集群结构分析及其演化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陈莞  
【摘要】:产业集群改变了许多国家的地区竞争模式,表现出超强的竞争力,这一切使得学术界对其研究也越来越热烈。然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仍存在着以下不足:一、对产业集群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极其有限,个别文献曾提及但只是停留在概念性的定性论述上,并未对产业集群的复杂现象产生的过程及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思路基本上是沿着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自上而下去剖析事物的本质。 为了弥补这两处不足,本课题在总结了以往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理论之后,首先从系统角度出发,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组分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区分了构建角色和辅助角色,明确了研究集群系统演化的主体是起到构建功能的企业。其次,从产业特征上划分产业集群的结构类型,给出产业集群结构划分的量化指标。再次,本课题仍结合自上而下的演绎方法,从现象入手对不同结构的产业集群成因和演化要素进行归纳分析,尤其在对演化要素的分析中,尝试运用了博弈和数学解析以及生态学的模型,从向心与离心两个角度,客观地分析了竞争与合作对于产业集群进化的作用,为建立简单而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组分适合度奠定基础。最后本课题自下而上地以复杂系统理论为依据,完整地证明了产业集群系统的复杂性,成功地建立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成功实现了产业集群演化的仿真模拟,并分析模拟结果,得出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四个新命题。本课题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推进对产业集群的深层次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发明;;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9期
2 樊瑞莉;;外部性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3 缪小明;凌雯雯;;基于动态映射网络的跨国公司参与型产业集群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4 陈莞;陈国宏;谢富纪;;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产业集群规模演化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7年01期
5 许家伟;乔家君;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6 顾慧君;;基于社会网络结构分析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7 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和“十一五”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年10期
8 段存广;;产业集群演化与生命周期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9 喻卫斌,崔海潮;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郭家华;段存广;;产业集群演化与生命周期[J];经济导刊;2010年08期
11 郑海涛;刘玲;;广东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12 李瑞丽;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年04期
13 王瑛;;基于知识视角的产业集群演化与分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14 吴国玺;李长坡;郑敬刚;;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形成的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12期
15 唐红涛;;消费视角下的商业集群演化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6 蔡彬清;陈国宏;李美娟;;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演化中的锁定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7期
17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企业网络体系:系统建构与结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8 张洁;;基于蚁群算法的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19 孙二伟;李盈;;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年10期
20 李春艳;肖国东;刘海波;;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基于组织理论的解释[J];税务与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莞;产业集群结构分析及其演化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福州大学;2005年
2 张馨月;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规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7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9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10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伟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 李红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丁颖新 财富证券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需要产业集群[N];联合时报;2003年
2 杨凌;388个工业产业集群引领中原工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产业集群 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赵丹;全国首个产业集群标准化示范基地落户南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彬;县市需要聚人气积财气[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王志 管洪辉;凤城“五大产业集群” 凸显工业强势[N];丹东日报;2010年
7 杨建新;积极培育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品牌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记者 贾一;12个产业集群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N];铁岭日报;2011年
9 谈李;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企业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张英;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导向[N];光明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