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日益增多,深入研究其火灾后的力学性能和损伤规律显得愈来愈重要,但以往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本文研究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在火灾作用后的力学性能和实用计算方法,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进行了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纯弯构件的力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分析了火灾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纯弯构件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曲线,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采用理论分析模型,对影响火灾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抗弯承载力、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轴压和抗弯承载力、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实用计算方法。
(2) 首次进行了一系列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在恒定轴压力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的实验研究。试件的升温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标准ISO-834和我国《GB9978-88 建筑构件耐火实验方法》所规定的建筑火灾标准升温曲线进行。通过实验,研究了常温下和火灾后、不同梁柱线刚度比和轴压比情况下、以及常温下与经修复后节点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3) 在确定了高温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模型、以及结构构件截面温度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可计算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在单调和往复加载情况下荷载-位移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物理和几何双重非线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
(4) 利用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模型,对影响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P-? 关系的影响因素,如长细比、截面尺寸、含钢率、梁柱线刚度比、梁柱弯矩比、轴压比和受火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火灾作用后节点的承载力,以及P-?恢复力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
|
|
|
|
1 |
蔡绍怀;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介绍(三)——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和施工[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
2 |
张文福,赵文艳,钟善桐,韩林海,詹界东;钢管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3 |
尧国皇,韩林海;钢管混凝土轴压与纯弯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实用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4期 |
4 |
丁云峰;;朝阳东大桥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J];北方交通;2006年03期 |
5 |
郭胤昶;李固华;;超声波技术在钢管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6年06期 |
6 |
黄道荣;;桥梁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23期 |
7 |
高兴宝;王大均;李华平;;走向21世纪的钢管混凝土拱桥[J];四川建筑;2007年S1期 |
8 |
余钊;胡功笠;徐勇;樊小东;;方形、圆形短轴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计算的探讨[J];河南建材;2007年05期 |
9 |
钟善桐,何若全;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长柱承载力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
10 |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1期—4期、增刊)总目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11 |
盛洪飞,郭伟,王锐,温和哲,陈文智,王守恒;无风撑钢管混凝土中承拱桥非线性试验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2 |
王新;京沈高速公路钢管混凝土独柱式立交桥的设计[J];辽宁交通科技;1997年06期 |
13 |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4 |
查晓雄,唐家祥,钟善桐;钢管混凝土抗弯刚度研究及在框架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15 |
闫鸣,刘宏华;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J];铁道技术监督;2001年02期 |
16 |
杨春,蔡健,张学文,吴轶,谢晓锋;劲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7 |
严志刚,盛洪飞;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优势[J];东北公路;2002年01期 |
18 |
伍尚干,陈春霖,伍加玉,吴清明;钢管混凝土短柱强度计算新探[J];中外公路;2002年06期 |
19 |
童寿兴,商涛平;拱桥拱肋钢管混凝土质量的超声波检测[J];无损检测;2002年11期 |
20 |
陆建中,顾强,季彩群;钢管混凝土倒注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