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李轶慧  
【摘要】: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优良且应用广泛的新型复合材料。本文所述的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是由自密实混凝土和钢纤维或者聚丙烯纤维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种材料的独自特性,而且能够赋予以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既保留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优异的工作性能,又能大大增加其抗裂性、韧性及抗渗性,使之更能符合新型建筑材料的要求。本文对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抗裂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理论上分析了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各组分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找出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及钢筋间隙通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相比,较大幅度地调整砂率、胶凝材料总量、用水量、外加剂掺量和品种等,得出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率与钢纤维掺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外加剂增量与聚丙烯纤维掺量之间的关系及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系数; 通过对现有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及最大堆积密度理论的分析比较,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法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合比设计对经验的依赖性。 2.研究了搅拌方法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各种搅拌方法的尝试,得出适合于自密实混凝土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最优搅拌方法:采用逐步加料方法和纤维的后掺法。 3.通过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及早期抗裂性的试验,研究分析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早期抗裂性的有益影响; 同时分析比较聚丙烯纤维与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早期抗裂性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葛明华;唐建华;邢永新;;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柱内的应用[J];建筑工人;2009年03期
2 林英红;;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4期
3 李贵明,倪春松,王立仁;自密实混凝土在新型CL结构体系中的施工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及应用[J];华南港工;2003年01期
5 魏爱兵;自密实防水泵送混凝土在女娘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S1期
6 朱敏涛;张雄;;自密实混凝土的优化设计[J];混凝土;2006年08期
7 王践诺;尹海朋;范斌;;消泡剂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09年06期
8 罗传雄;;中山长坑水库堆石混凝土现场浇筑侧记[J];中国水利;2010年14期
9 ROUGEAU;MAILLARD;C.MARY-DIPPE;张金强;;自密实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制法施工中性能的比较研究[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胡瑞,蔡灿柳,张春晓;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改善措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3期
11 杨玉红;李悦;郭奇;;自密实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12期
12 齐永顺;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混凝土;2007年01期
13 杨恩健;陶登科;;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7年29期
14 邱树生;;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15 曲旭光;史保华;徐亮亮;蔡珺;;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特性试验分析[J];施工技术;2008年S2期
16 李延江;;自密实混凝土在辰野二期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9年07期
17 郭呈皓;;浅谈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18 黄绵松;李风亮;李红旭;;自密实混凝土在窄口水库泄洪洞衬砌工程应用的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年06期
19 杜璇,王军民;华莹山隧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J];混凝土;2002年08期
20 赵文兰;赵军;;自密实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J];人民黄河;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静;吉林;;自密实混凝土在润扬大桥北锚基础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吴小强;刘中心;陈兵;顾晴霞;;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火车站三跨连续梁中的研究和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3 马保国;王慧贤;肖佳;代柱端;;一种新型的评价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方法[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栋民;;自密实混凝土(SCC)从科研向应用的转化-《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介绍[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杜艳静;叶燕华;;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马雪英;杨欣;吕兴国;;高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工程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雪芳;郑建岚;罗素蓉;周巧琴;;自密实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8 李欢欢;徐海涛;何冬明;林政;冯圣清;;上注式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在外环线沉管隧道接头梁中的研究与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罗素蓉;郑建岚;王雪芳;;自密实混凝土在石拱桥加固工程中的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灿柳;胡瑞;张春晓;;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小洁;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徐磊;钢管自应力免振混凝土轴压柱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尚作庆;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厚祥;自密实防水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隧道防水工程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8 张云国;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侯景鹏;钢筋混凝土早龄期约束收缩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孙炳全;碱性活化水混凝土工艺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梦;混掺纤维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2 陈春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劲遐;芯柱自密实混凝土优化与带芯柱砌体抗弯剪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谭劲旅;预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梁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5 邵巧希;空圆柱仪法测定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D];南华大学;2010年
6 李进锐;高速铁路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潘书亮;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熊恩;不同骨料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测试和数值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9 黄健;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易文;自密实混凝土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红;自密实混凝土无须振捣夯实发展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通讯员 朱宝君卢远兴 本报记者 陈晓光;黑龙江首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大获成功[N];中国交通报;2008年
3 顾耀臣 译;聚羧酸外加剂和自密实混凝土的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梅 通讯员 童成富;“海天”何以名利双高?[N];中华建筑报;2003年
5 王立武 邓昆伦;创造中国速度的人们[N];人民日报;2010年
6 侯温舆 钱宏伟;解读21世纪混凝土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大道通衢出太行[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兰建国;中冶建工3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记者 何祖谋;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广受关注[N];福建日报;2009年
10 周虎;堆石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条件[N];中国水利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