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环境振动模态参数识别随机子空间方法与应用
【摘要】:环境激励振动试验,具有无须贵重的激励设备,不打断结构的正常使用,方便省时等显著的优点,更符合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使用特点。由于环境振动试验仅测量结构振动响应的输出数据,模态参数识别是仅基于输出数据的识别,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输入和输出的模态分析,成为工程结构系统识别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本文对目前先进的数据驱动式随机子空间识别(SSI)的理论、算法、系统定阶、实桥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包括:
1.介绍了数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识别理论和算法,重点讨论了对投影矩阵加权方法的不同导致的三种随机子空间识别算法:UPC法,PC法和CVA法。通过对西宁北川河桥环境振动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异同点。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算法相似,计算结果也很接近,从精度上讲,PC法会稍好,但相应的计算时间也长些。
2.利用奇异熵的概念,提出和建立了用奇异谱分析技术和奇异熵增量的导数来实现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系统定阶的方法和过程。用四层框架仿真算例和简支梁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系统定阶方法的可靠性。
3.详细介绍了江西吉安大桥成桥环境振动试验,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得到了该桥工作状态全桥桥面竖向、横向、纵向空间振动特性以及拱肋竖向、横向的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环境振动相应数据足以识别出该桥主要阶次的模态及其模态参数。利用所提出的奇异熵增量谱方法对吉安桥实测数据进行了系统阶次的确定,结果表明该法定阶稳定,可以避免系统定阶的盲目性。
4.建立了江西吉安大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有限元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吉安大桥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该桥的动力学特性,可作为该桥各种复杂动力响应分析、长期健康监测和使用状态评估的基础。
|
|
|
|
1 |
钟贞荣;叶立斌;;简支梁桥的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年05期 |
2 |
黄兴波;;基于环境激励的土木工程结构模态试验方法[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
3 |
姜浩;郭学东;杨焕龙;;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11期 |
4 |
任伟新;环境振动系统识别方法的比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5 |
张启伟;基于环境振动测量值的悬索桥结构动力模型修正[J];振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6 |
李爱群;丁幼亮;费庆国;缪长青;;润扬大桥斜拉桥模态频率识别的环境变异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7 |
王卫锋,王文东;香港汀九大桥自振特性测量[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8 |
姚志远,汪凤泉;基于连续模型的大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9 |
禹丹江,任伟新;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
10 |
战嘉恺;孙家琪;刘茜;司砚玲;;谈谈环境振动[J];环境保护;1986年02期 |
11 |
蔡则彪;一种现场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
12 |
廖伯瑜;郑万平;;模态参数识别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9年04期 |
13 |
吴栋,朱日宏,陈磊,何勇,姬会东;干涉仪环境振动的外差检测与自适应控制[J];光子学报;2004年12期 |
14 |
孙溥泉;用声级计作环境振动测量时直接读取分贝值的简便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3年05期 |
15 |
金咸定;李军毅;张世联;;Ibrahim时域法在船体振动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初步应用[J];振动与冲击;1984年03期 |
16 |
廖伯瑜;郑万平;;模态参数识别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法[J];振动与冲击;1986年04期 |
17 |
冯文琴;张培强;;门架随机减量—Ibrahim时域法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与冲击;1987年02期 |
18 |
雷继尧,蒋和生;全相干多点随机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
19 |
徐长生,肖汉斌,张志伟;箱形梁的模态参数识别[J];工程机械;1993年03期 |
20 |
李树林;;测量环境振动的自动化仪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