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比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入手,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性别差异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促进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农村不同性别劳动力的开发利用状况。首先,通过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开发存在着数量庞大、文化素质较低、区域和就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其次,进一步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析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其中女性劳动力在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医疗保健、权益保障等方面发展滞后,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观念、各方投资主体对男女劳动力投资的不平衡、相关政策法规的性别盲视以及农村女性自我开发意识薄弱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大大提升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论文在借鉴这些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包括韩国的性别平等教育,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等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提出了适合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一要创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二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发展有利于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投资系统;三要加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力度;四要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