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刘鸣棋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比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入手,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性别差异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促进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农村不同性别劳动力的开发利用状况。首先,通过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开发存在着数量庞大、文化素质较低、区域和就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其次,进一步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析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其中女性劳动力在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医疗保健、权益保障等方面发展滞后,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观念、各方投资主体对男女劳动力投资的不平衡、相关政策法规的性别盲视以及农村女性自我开发意识薄弱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大大提升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论文在借鉴这些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包括韩国的性别平等教育,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等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提出了适合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一要创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二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发展有利于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投资系统;三要加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力度;四要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国贤;;试论我国劳动力特点和劳动就业结构[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2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摘录)[J];中国劳动;1989年02期
3 王爱珠;略论市场经济与人口老龄化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1993年02期
4 高秉雄;劳动力资源利用战略的制订[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4期
5 褚淑梅;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成人教育的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马金;从国际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比较中看我国现行在业模式[J];人口与经济;2000年04期
7 ;刊首语[J];中国皮革;2004年08期
8 施镇平;劳动力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与政府间接整合[J];党政论坛;2005年01期
9 柯水云;论国有企业劳动力商品化条件的缺失[J];商业时代;2005年18期
10 侯晓远,陈红爱;山西劳动力资源、就业与失业人口现状及发展预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11 巫继学;;《资本论》的穷人经济学解读[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12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5年02期
13 漾娜;;俄罗斯劳动力紧缺引发的移民问题[J];大陆桥视野;2006年03期
14 王京哲;;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外贸顺差分析[J];市场论坛;2006年02期
15 赵翠红;;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32期
16 李欢;钟秀珍;;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与展望[J];黑河学刊;2007年06期
17 王明竹;;农活打工队[J];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02期
18 叶剑华;柯元;;老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老区建设;2008年02期
19 张宏英;;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9年02期
20 林柯;吴嘉;;甘肃省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变化状况及规律分析——基于1998-2007年的数据[J];发展;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会;;开发劳动力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汪云兴;谢元态;;十四大以来关于劳动力性质的讨论综述及启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雪松;;中国市场资本与劳动力匹配问题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飏;周永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背景下广东省劳动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李龙堂;米文宝;;宁南(西海固)地区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及评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7 高羽;;大力开发老年人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在社会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江红英;;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劳动力管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10 陈伯庚;;中国特色就业政策目标探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才;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方莉;中国劳动力供求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启生;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就业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谭湘;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陕西省定边县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情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2 王亚坤;广东劳动力配置结构分析及劳动力资源供需预测[D];暨南大学;2013年
3 李世勇;农村外出劳动力入城生活状况、留城意愿及其社会保障制度需求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4 刘震;劳动力资源转型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邱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彭俊伟;开放条件下发展中大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其产业结构的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李晶;劳动力资源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贡献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康璐璐;劳动力参与率变动与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刘海荣;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6年
10 王峰;某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安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光辉 记者 辛向东;我州我部门联动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N];大理日报(汉);2006年
2 本报记者 黄海本报通讯员 沈威宇;启东如何破解用工难[N];南通日报;2008年
3 武威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武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威调查队;武威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武威日报;2008年
4 记者 黎攀通讯员 梁宇 梁训军;港南区19万劳力就地转移缓解“用工难”[N];广西日报;2008年
5 晓华 祥荣 见全;力助企业克难前行拓市场[N];韶关日报;2009年
6 崔红艳;以教育为先导开发劳动力资源[N];吉林日报;2010年
7 新加坡《联合早报》;人口世界第一对印度不是好消息[N];世界报;2010年
8 蔡昉 都阳;劳动力市场 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财经报;2005年
9 雷莉;巫山 做大做强劳务产业[N];重庆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赵文学 王云祥 实习生 马洁;劳动力大省用工难[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