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色甘薯块根花青素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

王少青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世界上第六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现己居世界的首位。紫薯为一种特殊的甘薯品种,其块根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植物中的花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关于紫薯花青素的代谢调控已成为甘薯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对于甘薯块根中花青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花青素在甘薯块根中的合成和调控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尚缺乏关于甘薯块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本课题以快速生长期的紫薯和黄薯的块根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的块根蛋白提取方法后选择最适的提取方法,进而对两个不同甘薯品种块根全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mageMaster 7.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共检测到800多个蛋白,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有50个,39个蛋白是上调表达,11个蛋白是下调表达。经过MALDI-TOF/TOF-MS鉴定后,48个成功匹配到NCBI数据库中已知的蛋白,2个没有匹配到。然后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淀粉代谢和糖酵解的蛋白占主要部分。分析并挑选与淀粉代谢相关的基因SP,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基因PAL、 CHS、 F3H、 DFR、 ANS、 UFGT,和花青素转运相关的基因VP24,对其进行半定量和定量PCR验证,然后结合生理指标的测定,揭示了紫薯块根中可能的花青素合成和转运的分子调控机理,具体如下:1.分别对紫薯块根中SP、 PGM的蛋白水平、生理水平和SP的转录水平上的分析显示,紫薯块根中淀粉的降解可为花青素的合成提供前体物质。2.VP24最早发现在甘薯块根中产花青素的细胞液泡中,VCaB42被发现与液泡的形成有关。本实验中这两个蛋白在紫薯块根中的表达量高于黄薯块根中,这可能肯定了紫薯块根中VP24方式是花青素合成后转运到液泡中的方式之一。3.14-3-3蛋白家族、GME等其他蛋白共同构成了紫薯块根中复杂的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网络。本课题为研究甘薯块根花青素的合成调控机理提供了新的观点,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小柳敦史;董起;;甘薯块根裂伤发生原因的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4期
2 D.H.Picha;张启堂;;愈伤处理和贮藏期间甘薯块根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5期
3 中谷诚;万道坦;陈瑞清;;甘薯块根的库容 Ⅰ.库容的发展对源活力的影响[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9年06期
4 张庆会;影响甘薯块根形成与膨大的因素[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张庆会;试论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因素[J];作物杂志;1995年02期
6 张庆会,徐步东;试论甘薯块根的生长机理[J];生物学通报;2002年08期
7 秦颖,王毅,段长青,张大鹏;甘薯块根细胞中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05期
8 段院生;杨莉;;甘薯块根生长调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9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段鹏;张义正;谭雪梅;;甘薯块根腐烂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11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4期
12 后猛;李强;辛国胜;吴问胜;王良平;张允刚;王欣;唐维;李秀英;马代夫;;甘薯块根特性的生态变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10期
13 张文曦 ,李尧权;甘薯块根发育的初步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01期
14 裘昭峯;;甘薯块根的形成[J];生物学通报;1960年07期
15 魏明山;;甘薯块根的发育与糖类物质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4年05期
16 ;甘薯块根膨大与外界环境[J];植物杂志;1977年02期
17 刘德金,藤瀨一马;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因素的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1979年06期
18 姚敦义;张慧娟;;甘薯块根和叶片的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04期
19 L.K.Chua;S.J.Kays;徐仁生;;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14)C]光合产物的同化方式[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4年01期
20 K.A.Corey;马代夫;;土壤水分饱和持续时间对甘薯块根乙醇浓度和贮藏损失的影响[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2 姚海兰;王汝娟;史春余;;腐植酸钾对食用甘薯块根品质的调控效应[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聪;郑雪莲;蒲志刚;吴洁;王大一;阎文昭;;甘薯块根特异表达Sporamin启动子的克隆及载体构建[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翠娟;甘薯块根分化建成的氮素效应及与产量形成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庆美;紫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理机制及对弱光、地膜覆盖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超;迷你甘薯块根大小和短期储藏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2 王少青;紫色甘薯块根花青素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陈丽;甘薯块根质构特性的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4 余韩开宗;薯蔓特性与施肥对甘薯块根形成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振振;地膜覆盖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的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秦颖;甘薯块根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β-淀粉酶的细胞化学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7 王倩;H_2S延长梨果实及甘薯块根采后贮藏期的抗氧化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