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有效措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2气体排放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美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节能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为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源于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起到核心推动作用;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正在筹划对进口碳产品实施“碳关税”政策。面对国际内的双重压力,研究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特征的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形象衡量中国造纸产业完全碳排放情况,加强中国造纸产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效率意识,还有利于从政策角度发挥造纸产业出口贸易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低碳竞争,保障造纸产业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首先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WIOD数据库,定量化分析中国造纸产业的进口额、出口额以及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变化趋势;然后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1995~2009年、40个国家投入产出表,利用非竞争性假设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法,测算中国造纸产业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隐含碳量及其变化趋势;接着引入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分解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关键影响因子,包括技术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并明确三个关键因子对造纸产业贸易隐含碳总量的贡献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最后,根据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结果,提出政策启示。经过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后,得到主要结论包括:(1)1995~2009年中国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演变特征,且约占中国造纸产业碳排放总额的20%;(2)造纸产业对化学制品业、电力、天然气和水供应业等高碳排行业的关联度逐渐增加,生产过程中对间接隐含的其他行业所生产CO2的比例较高;(3)生产技术改进及其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对抵消隐含碳增长的作用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4点政策启示:继续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造纸产业结构升级;强化节能企业政策扶持,增强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关注中间投入减排工作,加强造纸产品的低碳化;参与开征碳关税,掌握征税主动权。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本研究将进口商品分为中间投入和最终消费两部分,纳入隐含碳估算的范畴,将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转化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测算中国造纸产业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2)本研究利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40个国家、1995~2009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环境账户子数据库中的产业碳排放总量,有利于从动态视角分析造纸产业贸易隐含碳总量及其发展趋势;(3)本研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关键影响因子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凭借投入产出模型全面分析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从根源上找到控制中国造纸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