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药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摘要】:以4种栽培模式(林下床栽、林下悬挂、林下附生、大棚床栽)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主要成分含量,及铁皮石斛提取物对体外抗氧化、体外抑菌和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多糖、氨基酸、黄酮、多酚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性。其中林下附生铁皮石斛的多糖、多酚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7.29%、0.369%和7.4%;林下床栽铁皮石斛的氨基酸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97%和1.82%。从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测定结果来看,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在几种主要成分中比例最大,且林下床栽和林下附生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最高。2.基于铁皮石斛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比林下床栽、林下悬挂、林下附生、大棚床栽的铁皮石斛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IC50值为2.773 mg·mL-1)高于其他3种,其中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清除能力(IC50值为5.497 mg·mL-1)最差。(2)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IC50值为4.329 mg·mL-1)最强。另外,在浓度为2~8 mg·mL-1时,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优于林下悬挂;在浓度为8~14 mg·mL-1时,林下悬挂铁皮石斛提取物优于大棚床栽。(3)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还原能力(1C50值为3.404)高于其他3种(4)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无明显差异,均接近于100%。3.通过平板滤纸片扩散法测定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以及采用两倍稀释法对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H30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6 mg·mL-1时,抑菌直径分别为28.59、23.61和14.33 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31.25和250μg·mL-1;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铜绿假胞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MG1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6 mg·mL-1时,抑菌直径分别为16.67和14.97 mm,MIC分别为62.5和125 μg-mL-1。4.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1)。以连续灌胃50%乙醇的小鼠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连续灌胃3周后取样,称量小鼠的体重和肝重,检测血清指标(AST、ALT、ALP、TBIL、 TC、TG)和肝组织生化指标(SOD、MDA、GSH、GSH-Px、ADH、ALDH),观察小鼠肝损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最差,林下附生的效果最好。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高、中剂量可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TG水平,增强肝组织GSH-Px活性;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减少TC和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GSH、SOD、ADH和ALDH活性。铁皮石斛的栽培模式影响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这可能与铁皮石斛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次生代谢物的差异有关。同时,综合分析来看,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优于大棚栽培。综上所述,铁皮石斛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与其栽培环境密切相关,试验中对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研究比较,发现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抑菌、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作用均优于大棚设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