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种源千年桐氮素利用差异与机理研究

张璐颖  
【摘要】:以徐市、莒口、沙县、莆田、顺昌、建阳、尤溪、政和8个4年生的千年桐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全氮、土壤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聚类分析,初步判定千年桐不同种源林氮素利用差异;分析了千年桐的叶片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s、Fv/Fo、Fv/Fm、NPQ、Yield)以及各评判指标与氮素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不同种源的千年桐氮素利用差异原因,并运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法筛选千年桐的氮高效利用种源,为千年桐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在8个不同种源中,叶片氮含量最大种源为尤溪种源,较氮素含量最低的建阳高出38.29%,其次是莆田和政和种源;含量最大的3个千年桐种源比均值(34.81g·kg-1),分别高出21.71%、11.12%、5.59%;8个种源叶片全氮含量依次是:尤溪莆田政和沙县顺昌徐市莒口建阳,叶片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0-10cm、10-20cm、20-30cm三个层次土壤水解氮含量均值,最大种源为顺昌,相较最低种源莒口高出73.46%;顺昌、尤溪、莆田的水解氮含量分别高出均值44.83%、32.72%、28.09%。千年桐不同种源林的土壤水解氮均值排序依次是:顺昌种源林尤溪种源林莆田种源林政和种源林建阳种源林沙县种源林徐市种源林莒口种源林,各种源林的土壤水解氮含量在10-20cm、20-30cm差异显著,0-10cm不显著。三个层次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最大为徐市种源林,比最低莒口高出52.38%;铵态氮均值排序依次是:徐市种源林建阳种源林沙县种源林顺昌种源林莆田种源林尤溪种源林政和种源林莒口种源林,各种源在3个层次中差异均不显著。土壤硝态氮均值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徐市种源林莆田种源林尤溪种源林政和种源林建阳种源林莒口种源林顺昌种源林沙县种源林,各种源林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在各种源林的土壤氮素上,水解氮含量均显著大于铵态氮及硝态氮,且各种源林的铵态氮含量也大于硝态氮,各种土壤形态都表现出了空间异质性:水解氮含量随着土层的递增而逐渐递减,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则随着土层的递增而逐渐递增。千年桐的不同种源中,LMA最大的是宫口种源18.295mg·cm-2,相比最小种源尤溪高出22.695%;LMA均值为15.634 mg·cm'2,其中莒口、徐市、建阳种源林的LMA在均值之上。各个种源LMA大小排序是:莒口徐市建阳莆田顺昌政和沙县尤溪;莒口与沙县种源的叶片LMA差异极显著,其他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氮素含量与LMA呈极显著的负相关(-0.725**),土壤水解氮与叶片LMA相关极显著(-0.569**),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与LMA相关性不显著(-0.097、0.107)。8个种源的千年桐叶片SPAD均值为19.36,尤溪、顺昌种源的SPAD值在均值之上,最低为莒口种源,相较均值降低了 20.12%,且各种源的SPAD值差异均不显著;叶片氮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显著(0.688*);水解氮与SPAD的相关性极显著(0.826**);铵态氮、硝态氮与SPAD值相关性不显著(-0.197、-0.219)。NR活性最大的是尤溪种源,其次是沙县、莆田,活性最低种源依次为:徐市、莒口、政和,其中,徐市种源的NR活性比均值降低97.54%,各种源相互间差异达到极显著;GS活性最大的是尤溪种源,其次是沙县、莆田,活性最低种源依次为:徐市、建阳、顺昌,尤溪种源的GS活性较均值高出71.70%,而最低的徐市低于平均74.82%,各种源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氮素含量与NR、GS活性相关性显著(0.749**、0.800*);水解氮含量与NR、GS相关性(0.403**、0.389);铵态氮、硝态氮与NR、GS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330以及-0.324、-0.260。尤溪种源的 Fo、Fm、Fv、Fs值分别为 170.333、505.833、335.500、151.500,均高于平均值,比徐市高出12.13%、26.10%、33.18%、25.20%。Fo最大种源分别为政和、尤溪、顺昌。Fm、Fv最大种源分别为尤溪、建阳、沙县。Fs最大种源为顺昌、尤溪、沙县。8个种源的千年桐叶片荧光参数Fv/Fo均值为1.627,Fv/Fm值0.497-0.660。尤溪、沙县、建阳为Fv/Fo、Fv/Fm较大种源,徐市、顺昌、政和种源低于均值。建阳种源的Yield值较沙县高出58.19%,各种源排序为:建阳政和莒口徐市莆田顺昌尤溪沙县。在8个种源中,叶片NPQ差异显著,尤溪种源的NPQ值为2.065,较均值低12.5%,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氮素含量与荧光参数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水解氮与Yield、硝态氮与NPQ相关性也呈现极显著这说明:氮含量与光合特征存在高度一致性。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性状的各指标间(LMA、SPAD、NR、GS、光合特性)呈显著甚至极显著的相关性:LMA与NR、SPAD极显著的负相关(-0.664**、0.605**)SPAD 与 NR、GS、NPQ 极显著相关(0.653**、0.759**、-0.427**);NR 与 GS、Fv/Fo、Fv/Fm 相关性显著(0.867*、0.655*、0.583*);GS 与 Fv/Fo、Fv/Fm 相关性显著(0.558*、0.444*);Fv/Fo、Fv/Fm相关性极显著(0.987**)。利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的千年桐种源筛选,结果表明,尤溪种源的投影值为1.7433,投影值最大,而投影值较小的是徐市以及政和种源,投影值分别为0.6988、0.2175。8个种源投影值高低排序依次是:尤溪种源建阳种源沙县种源莒口种源莆田种源顺昌种源徐市种源政和种源。综上所述,8个种源千年桐的氮素利用存在不显著差异;综合各种源的氮素含量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投影值得到:氮素利用效率较高的是尤溪种源、徐市较差;各指标:LMA、SPAD、NR、GS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片全氮含量、土壤水解氮呈现显著甚至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相关性均不显著;LMA、SPAD、NR、GS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良好的筛选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胡玉珠;;4个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实形态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20年01期
2 王志波;季蒙;周玉杰;任建民;张玉霞;;兴安落叶松不同种源发芽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2015年01期
3 魏文俊;颜廷武;;不同种源美国红枫抗寒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4 张桂芹;张同伟;王明春;寇锦;姚盛智;;15年生大青杨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J];林业科技;2017年01期
5 杨丽薇;郭霞;秦超;田蜜;;不同种源木油树幼苗生长情况研究[J];热带林业;2017年01期
6 郭霞;杨丽薇;秦超;田蜜;;不同种源木油树种子质量差异性研究[J];热带林业;2017年03期
7 许杰;王封义;班启堂;陈文;;14个三年桐种源果实经济性状评价[J];种子;2017年09期
8 林天照;;富贵籽种源收集和种源圃建设[J];福建农业;2016年12期
9 张树芬;;红河州引进的柚木种源特点及改良发展[J];林业调查规划;2015年01期
10 王里;彭映辉;仲崇禄;陈羽;姜清彬;;火力楠14个种源种子形态变异分析[J];种子;2015年04期
11 王玉;谷俊涛;习洋;王进茂;杨敏生;;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2 毛爱华;李建祥;张超英;李庆贱;王顺;陈晓阳;李悦;;19年生侧柏种源变异及选择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3 卢万鸿;罗建中;曹加光;;不同树龄、种源尾叶桉的开花结实情况调查[J];桉树科技;2010年02期
14 姜英淑;陈书明;王秋玉;卢宝明;;干旱胁迫对2个欧李种源生理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年06期
15 王琰;狄晓艳;马建平;朱小琪;陈建文;王孟本;;8个油松种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4期
16 刘光正;岳军伟;潘江平;;枫杨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7 郭春秀;万国北;刘淑娟;;不同种源梭梭栽培试验与生长特性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丽;韩志斌;宋国虎;朱俊霖;徐亮;;不同种源黄芩种子质量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新红;何小勇;苏冬梅;魏来;袁德义;王军峰;;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马常耕;;我国林木种源研究的现状和未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4 张树敏;;优质特色肉猪产业现状和种源创新[A];第二届(2017)东北养猪论坛暨东北猪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7年
5 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6 沈熙环;陈晓阳;;侧柏种源研究进展[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7 谢红梅;柏劲松;;永州邓恩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初报[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秀全;于英;张永刚;;北柴胡种源道地性的研究[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年
9 张卫华;张方秋;陈祖旭;徐大平;张守攻;胡彩颜;;马占相思抗寒性选择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青杨种源苗期初报[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杨万霞;不同种源青钱柳苗期生长及叶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栗宏林;中国小桐子不同地理种源差异比较与种源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姚甲宝;人工模拟条件下木荷苗木觅取光养塑性行为及其种源差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5 NGUYEN BA TRIEU(阮伯赵);越南杉木优良种源早期选择与中国杉木种源的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姚小华;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王玉山;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莫晓勇;桉树纸浆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9 吴丽君;赤皮青冈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沈俊岭;麻疯树遗传变异与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颖;不同种源千年桐氮素利用差异与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陈昕;不同种源千年桐遗传结构差异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周玲;美国不同种源刺槐果实种子及苗期性状的差异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林正聪;马褂木种源评价及优良种源早期选择[D];广西大学;2016年
5 李箫芹;刨花润楠苗期性状地理变异及种源间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尚永胜;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侧柏种源评价与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吕志海;不同种源白花泡桐幼林期生长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8 楚秀丽;不同种源青钱柳苗年生长及叶内含物含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马超;不同种源何首乌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作用比较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10 何丹;8个种源香椿的营养动态变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江;我市5万头优质生猪种源项目正式投产[N];巴中日报;2020年
2 记者 马爱平;对虾核心种源自主创新是当务之急[N];科技日报;2018年
3 本报特约分析师 刘从新;山东种源需求或增 关内豆市稳中“向好”[N];粮油市场报;2019年
4 记者 周勉;种源大国面临“保种”困境[N];经济参考报;2018年
5 李荣;我国瓜类种源逐渐摆脱进口依赖[N];市场报;2003年
6 记者 杨联民 李刚;上海拟大力发展种源农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岳汀;注重种源品质推崇服务至上[N];中国花卉报;2012年
8 朱桂林 沙情奕;上海为种源农业造势[N];农民日报;2001年
9 陈春山;上海农工商种源农业增效逾亿元[N];农民日报;2002年
10 ;上海种源农业迅速崛起[N];中国信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