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油茶无性系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及选择
【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但是,福建省现有的连片集中油茶林主要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种植的,存在着品种老、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虽然通过油茶低产林改造能一定程度改善上述问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良种选育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本文从油茶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取40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在福建省福安国有林场开展无性系测定,对40个无性系的36个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估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以亩产油量为育种目标进行无性系选择。主要结果如下:1.对40个无性系的树体、叶片、果实、产量等表型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40个无性系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CV)变幅为8.81%~171.81%,平均CV为39.43%,由此可知40个无性系之间变异较为丰富。其中叶脉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1%,果实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71.81%。2.方差分析表明,单果鲜出籽率、冠幅、单株果实数、种仁含油率、果实纵径、叶长、叶宽、果实横径、种仁含水率、叶面积、果形指数、叶柄长、单果干出籽率、果皮厚度、叶周长、籽粒数、叶脉数、单株产果量、干籽含油率等19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40个无性系各个性状重复力最高的是果实纵径,为0.89,最低的是梢粗,为0.1。3.相关性分析表明,亩产油量与单株产果量、单株果实数、干籽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1,0.720,0.519)。4.以亩产油量为育种目标,表现较好的无性系为FA-15、FA-8、FA-16。
|
|
|
|
1 |
王强;油茶表型性状相关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
2 |
韦树明;钟展;李伟光;吴万方;;浅谈发展高产无性系油茶的前景和经济效益[J];广西林业;2007年04期 |
3 |
周启仁;;广西油茶高产无性系通过部级鉴定[J];广西林业;1986年03期 |
4 |
阳文浩;;不同油茶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年20期 |
5 |
江泽鹏;吴道念;王东雪;曾雯珺;张乃燕;;普通油茶优良家系杂交试验[J];广西林业科学;2014年04期 |
6 |
韩宁林,高继银,吴继武,尤国清,赵学民,欧阳芳;油茶无性系早实丰产配套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年05期 |
7 |
廖舫林,王汉春,周红根;油茶无性系选育及其应用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7年08期 |
8 |
周文才;唐山;左继林;雷小林;;油茶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J];湖北林业科技;2020年01期 |
9 |
何汉杏,康文星,何秀春;普通油茶及其优树生殖生态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2年04期 |
10 |
韩宁林,姚小华,赵学民,尤国清;油茶高产无性系中试简报[J];林业科技开发;1999年02期 |
11 |
赵松子;甘然;;油茶果实发育相关基因SPATULA/ALCATRAZ的鉴别[J];南方林业科学;2020年05期 |
12 |
周招娣;汤魁光;凌志合;叶航;;普通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5年03期 |
13 |
张常青;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6年04期 |
14 |
徐深圭;油茶“寒露子”的优良性状[J];林业科技通讯;1979年06期 |
15 |
谢培庚;谢志华;;湖南普通油茶生长特性及丰产栽培[J];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
16 |
姜德志;程军勇;杜洋文;邓先珍;;中国主产区油茶在湖北地区花期物候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7期 |
17 |
叶航;温如斯;王东雪;江泽鹏;周招娣;;普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嫁接亲和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5年01期 |
18 |
唐光旭,欧阳适;油茶稳产单株性状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