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微卫星DNA的分离与多态性研究
【摘要】: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尽管其农艺性状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却十分有限。微卫星DNA或简单重复序列(SS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由于这种标记在基因组内含量丰富且变异水平高,从而被用来作为建立分子图谱的标准标记技术之一。微卫星DNA的分离有多种方法,其中传统的方法是用放射性标记的SSR探针筛选基因组文库,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消耗多、效率低,不宜用来从含量并不丰富的植物基因组中分离微卫星DNA,同时当需要获得大量的SSR标记来建立遗传图谱时,这一方法也不适用。
本研究先将基因组DNA转化成选择性扩增的DNA片段(AFLP),然后用生物素标记的SSR作探针与其杂交,杂交后的片段与包被在磁珠表面的链亲和素(streptavidin)结合,经过一系列的洗涤过程后,不含SSR的部分被洗掉,而含有SSR的AFLP片段被大量富集。研究中采用了两种富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所用的DNA片段是经过具有三个选择性核苷酸引物扩增的AFLP,富集后的产物经过扩增后在聚丙烯酰胺胶上呈现清晰的条带,将这些专一性条带中的DNA提取后扩增、纯化,直接用于测序。总共用10个SSR探针对从235对AFLP引物扩增的DNA片段进行了富集,并获得了155条专一性条带,对其中121个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得到9个含有微卫星DNA的序列。根据序列结构,设计了9对引物,其中7对引物扩增成功。所有引物在22个花生品种中均未能检测出多态性。但是,通过改变扩增条件,其中的一对引物,即Pm-8的扩增产物中,有两个来字墨西哥的品种,即PI576613和PI576617,缺乏一条专一条带。Pm-8的扩增产物并不是典型的微卫星DNA类型,而是一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这一标记在辨别品种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
在第二种方法中,用于富集SSR的DNA片段是经过一个选择性核苷酸AFLP引物扩增产物。实验公选用5个SSR探针,即(GA)_(15),(GT)_(15).(AT)_(15),(GGC)_(10),(ATT)_(10).所采用的AFLP引物是HindⅢ-A/MseI-N,Mse-N,(N代表四种核苷酸中的一种)。AFLP片
段经过磁珠筛选富集后,洗脱下来的含有SSR的片段克隆到质粒中。插入的片段在细菌
中经繁殖后用T3/T7引物扩增,用琼脂糖凝胶分离,经纯化后用于测序。共对208个克隆
进行了序列分析,在排除了序列相同的克隆后,共得到了14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据
此设计了14对引物,用以扩增44个栽培花生的基因组DNA。在14对引物中,Pm-15检
测到4个等位基因。其他23对引物(含用第一中方法获得的引物)均未能扩增出多态性
产物。结果还表明,花生基因组中GA/CT重复序列含量最丰富,其次是GGC/CCG序列。
在两种分离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所时间短,试剂消耗少,经过适当改进,可作为从花生基
因组中分离微卫星DNA的有效方法,而第一种方法则因为磁珠表面与 AFLP DNA之间的
非专一性吸附难以避兔并且耗费较大,不宜采用。本研究首次采用磁珠富集AFLP片段中
的微卫星序列,并获得了多态性SSR标记,为进一步从花生中分离大量的多态性微卫星
标记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
|
|
|
1 |
李关荣,廖芳,鲁成,向仲怀;蚕微卫星DNA体外自我扩增条件初步研究[J];蚕业科学;2003年03期 |
2 |
符亚原,郭传甲;微卫星DNA在猪育种中的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年01期 |
3 |
陈盛禄,李建科,钟伯雄,苏松坤;意大利蜜蜂产浆性状10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2005年10期 |
4 |
吴继法,吴登俊;微卫星DNA在家畜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2001年05期 |
5 |
廖小林,俞小牧,谭德清,童金苟;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6 |
亐开兴;李红伟;和占星;袁希平;黄必志;;微卫星DNA标记与亲子鉴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8年06期 |
7 |
吕慎金,马月辉,耿社民,杨燕;微卫星DNA及其在羊品种资源评价和保护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2003年02期 |
8 |
;怎样浇好花生的关键水[J];花生学报;1972年02期 |
9 |
;“大寒”试种花生成功[J];花生学报;1975年04期 |
10 |
;全苗壮苗在花生增产中的重要作用[J];花生学报;1976年01期 |
11 |
;我们是怎样开展防治花生枯萎病试验的[J];花生学报;1977年02期 |
12 |
;徐州68-4花生获高产[J];辽宁农业科学;1977年02期 |
13 |
;花生亩产九百一十六斤的高产栽培技术[J];花生学报;1978年01期 |
14 |
;花生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J];花生学报;1978年03期 |
15 |
;“阜花5号”花生[J];新农业;1978年07期 |
16 |
高龙云;;河北昌黎县花生保种经验[J];农业科学通讯;1955年09期 |
17 |
赵质培;;防止花生烂种小经验[J];农业科学通讯;1955年10期 |
18 |
陈朝庆,叶柏荣,李安妮,李池根,陈治禧,刘敏敏;论直生型花生的适宜收获期[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0年03期 |
19 |
刘振声,傅家瑞;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对~(14)C标记B_9在花生各器官中分布与积累的研究[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1年01期 |
20 |
金国田,赵曼华;勺盛式花生芽播机[J];新农业;198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