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机理

张飞萍  
【摘要】: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森林可再生资源之一,因其面积大、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而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多种叶部害虫在我国毛竹各产区不间断地爆发,已成为获取毛竹林三大效益的主要障碍,对这些害虫实施持久地控制,是生产上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此,本文根据毛竹林林分特点,将毛竹林节肢动物类群划分为林下层节肢动物类群和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并根据物种的取食习性,分别将各类群划分为植食性、中性、捕食性、寄生性和蜘蛛类功能集团;通过大量的野外系统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经营措施、害虫控制措施、主要生境因子、气象因子和毛竹的生理生化状况等对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种群产生的影响,从多样性、稳定性与主要叶部害虫种群的关系以及害虫种群动态等角度较深入地揭示了毛竹害螨、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 (Takahashi))和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stachysae Chao)等毛竹主要叶部害虫的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害虫的持续控制对策。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 1.通过2001年9月到2002年8月对福建三明中村和福建沙县虬江25块毛竹林标准地竹冠层和林下层节肢动物的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节肢动物标本97,176号,其中竹冠层标本84,352号,分别隶属于3纲、21目、124科、332种;林下层标本12,824号,分别隶属于3纲、22目、130科、349种。林下层与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各目科、物种的分布特征很接近,个体数量分布特征则存在较大差异,竹冠层类群害虫的相对丰盛度为0.7883,天敌为0.1708,林下层类群害虫的相对丰盛度为0.2636,天敌为0.4836,林下层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大于竹冠层类群。采用最优分割法分别将二类群的时间格局进行最优分割,竹冠层类群可划分为9—10月、11月、12月到次年7月、8月四个阶段;林下层类群可划分为9—11月、12月到次年2月、3月、4—8月四个阶段,各类群各阶段均表现出其物种分布格局及其发展变化的不同特点。群落相似性测定表明竹冠层类群与林下层类群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二者共有相同物种219种,其中中性集团38种,植食性集团82种,蜘蛛类集团51种,捕食性集团37种,寄生性集团11种;物种在二类群间存在相互转移的现象,竹冠层类群在林下层类群的重建中起着种库的作用。相关分析表明:二类群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类天敌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相互促进;保护林下层类群的天敌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竹冠层类群的天敌和物种多样性。 2.通过系统调查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喷山和抛荒等典型的人工经营措施下毛竹林林下植物类群,结果表明:林下植物灌木层有36科84种植物,藤本层有15科28种,草本层有26科31种。植物类群各层次多样性与均匀性大小均为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不同经营干扰下,林下植物类群各层次的物种组成及数量分布格局均有所差异。以抛荒经营为对照,各种经营措施均降低了灌木层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其中以垦复的干扰最 摘要2 大,然后是垦复+施肥、喷山和劈草。对藤本层也以垦复的干扰最大,表现为降低了该层 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垦复+施肥干扰次之,表现为降低了该层次的丰富度,但 对多样性和均匀性影响不大:劈草干扰对丰富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其多样性和均匀性。 各种经营干扰都提高了草本层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物 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可促进林下层节肢动物多样性;藤本层植物多样性可促进林下层节肢动 物均匀性;林下植物灌木层多样性也间接地促进了竹冠层节肢动物多样性。 对不同经营干扰下竹叶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生化测试表明:以 抛荒经营为对照,各经营干扰总体上对这些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大,仅劈草干扰显著降低了 竹叶单宁含量。关联度分析表明:经营干扰对竹叶可溶性糖含量变动规律影响大小为喷山 垦复劈草垦复+施肥;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小为垦复垦复+施肥劈草喷山; 对单宁含量的影响大小为垦复+施肥垦复喷山劈草:对类黄酮含量影响的大小为劈 草垦复垦复+施肥喷山。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竹叶中可溶性糖、单宁、类黄酮均能 抑制竹缺爪蜗种群增长,单宁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蛋白质可促进竹小爪蜗种群的增长,而 单宁和类黄酮则抑制其增长,也以单宁的作用最明显;蛋白质和单宁可促进南京裂爪蜗种 群的增长,而类黄酮起抑制作用,其中以类黄酮的作用最大;蛋白质和类黄酮均抑制了蠕 须盾蛤和刚竹毒蛾种群的增长,以类黄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竹汗卜四种生化物质含量与 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物种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对竹冠层类 群均匀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不同经营干扰下毛竹林节肢动物类群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以抛荒经营为对 照,各种经营干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林下层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和个体数, 增加了林下层类群的优势集中性;其中垦复干扰对林下层类群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降 低了中性、捕食性和蜘蛛类集团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时间序列上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动态规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0年01期
2 潘心禾,傅国勇,黄文松,袁红燕,刘仁达;毛竹林化学除草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01年09期
3 章鹏,程仁利;紫砂土低产毛竹林改造[J];安徽林业;2001年01期
4 唐伟,杨克美;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5 李正才,李玉红;两种不同类型毛竹林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年01期
6 郭晓敏,牛德奎,杜天真,肖冬平,陈防,王婷,彭桂群,雷俊,叶学华;毛竹林平衡施肥持续效应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6期
7 曹孟军,余锦生,谢孝杰;毛竹林大小年经营好[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08期
8 郑成洋,何建源,罗春茂,方燕鸿;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9 刘巧云,陈国顺,陈伟,余培旺,童如行;毛竹林经营管理与螨类危害关系的调查[J];竹子研究汇刊;2003年02期
10 蔡亮,张瑞霖,李春福,丁滪;基于竹鞭状态分析的抑制毛竹林扩散的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1 唐小华,项瑜,项步乾,余觉来,张乃华,朱红伟;笋材两用毛竹林的丰产栽培[J];世界竹藤通讯;2004年01期
12 杨清平;毛竹林理水固土功能评述[J];竹子研究汇刊;2004年04期
13 尤添革,林秀琴;毛竹林的连续型直径分布变化方程[J];生物数学学报;2004年04期
14 刘来红;;毛竹林垦复效益初步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15 梁俊荣;四季笋用毛竹林的培育[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07期
16 姜永密;;毛竹林丰产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17 周家顺;;材用毛竹林的冬季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18 梁俊荣;;毛竹林挖笋要诀[J];农家科技;2006年12期
19 陈则锦;;古田县世行贷款项目新造毛竹林的几点思考[J];林业勘察设计;2006年02期
20 熊国辉;张朝晖;楼浙辉;张振洲;胡庆国;;毛竹林鞭竹系统——“竹树”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孟平;;基于相邻网格调查的近自然毛竹林结构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2 杨清平;;毛竹林理水固土功能评述[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金福;占拥法;兰红星;董志燕;;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高志勤;;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刘广路;范少辉;官凤英;杜满义;陈孝丑;;不同劈草时间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肖复明;熊彩云;张小军;漆良华;徐海宁;章挺;;江西安福林区毛竹林群落呼吸量测定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邱永华;赖根伟;谢永水;程筵寿;;毛竹林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8 邱永华;石兴华;叶青;张文斌;黄根;;毛竹林可持续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9 顾小平;吴晓丽;汪阳东;;毛竹林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志勤;;生态经营毛竹林的土壤质量与水文功能初探[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路;毛竹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陈双林;海拔对毛竹林结构及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郭晓敏;毛竹林平衡施肥及营养管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吴志民;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肖复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封焕英;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刘西军;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周国模;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定及其分配与分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春;施肥对毛竹林形态结构及光合能力的影响[D];浙江林学院;2009年
2 孙刚;安徽肖坑天然毛竹林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3 章朝聪;福建省毛竹林生态与经济价值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范渭亮;毛竹林参数遥感定量反演与软件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杨洁;不同环境梯度毛竹林群落结构及组成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朱渝芬;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土壤肥力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陈荣;毛竹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娄明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9 田野;基于施肥处理不同起源毛竹林生物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10 冯博杰;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与测土分区施肥策略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健康 通讯员 杨健;湖州创新毛竹林储水自灌溉新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2 江西省井冈山市林业局 朱才熙;毛竹林施肥两法[N];江苏科技报;2000年
3 游德福;残次毛竹林改造八举措[N];云南科技报;2005年
4 通讯员 姚德延季夏梅;庆元陈村村干部顺民意办实事[N];丽水日报;2007年
5 沈芸;毛竹林变成了“金竹林”[N];宜兴日报;2007年
6 徐红波;永修受冻毛竹林技术恢复生机盎然[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记者 叶尚蓉 通讯员 潘至秦;康庄路盘活2000多亩毛竹林[N];丽水日报;2011年
8 朱才熙;毛竹林忌水平带状条垦[N];湖南科技报;2002年
9 县报道组 杨道敏 通讯员 卢成桂 赵思;苍南兴建五千亩毛竹林基地[N];浙江日报;2001年
10 凉军;毛竹林的冬季管理[N];中国特产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