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渚林大队甘薯大面积高产技术调查[J];福建农业科技;1979年02期 |
2 |
戴伟民,袁锦和;奶牛的霉烂甘薯中毒[J];畜牧与兽医;1985年04期 |
3 |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J];中国农业科学;1992年05期 |
4 |
刘学庆,周庆涛,林祖军,于经川,段留生;多效唑对甘薯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5 |
郑田瑞,夏文顶;甘薯系列食品加工技术[J];农村新技术;1994年12期 |
6 |
董兰香,王世刚,张瑞;甘薯种加养贸一体化典型[J];作物杂志;1995年04期 |
7 |
王文禄;甘薯后期水肥管理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1995年08期 |
8 |
谢世清,冯毅武,奚联光,殷减清,王德海;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征集鉴定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9 |
新章;甘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J];中国农垦;1998年09期 |
10 |
潘祥华,林建生,林起,罗坚,罗辉;甘薯宁丰408的选育[J];作物杂志;1999年03期 |
11 |
朱明龙;三明市甘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1999年S1期 |
12 |
董玉宽,丁志明;小麦·甘薯复种创高产[J];河北农业;1999年08期 |
13 |
李国栋,郭建友,李兆民,程跃伟,康遂政,翟建光;烟草与甘薯套种[J];农家参谋;1999年01期 |
14 |
吴优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0年05期 |
15 |
田青;甘薯新品系——“西农43—1”[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年02期 |
16 |
刘庆昌,翟红
,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J];作物杂志;2003年06期 |
17 |
张立明,王庆美,李爱贤,张海燕,孙丽荣,郗光辉;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18 |
徐国光;蹲点两年开展红壤地区甘薯科学实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农业科学;1965年02期 |
19 |
;甘薯贮藏法[J];辽宁农业科学;1966年04期 |
20 |
鲍洪仁;甘薯高温出汗沙藏法[J];新疆农业科学;197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