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闽楠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程煜  
【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养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地有机质的主要物质库和维持土壤肥力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养分的释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森林凋落物中,落叶是其主要部分,占60%~80%,树叶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关键成分,其分解过程反映了森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土壤的基本特征。森林通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对维持林地的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很难做到对林地进行大面积施肥的情况下,凋落物的养分再循环对保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8个具有代表性的闽楠群落结构的调查,分析了亚热带闽楠天然林群落的植被特征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闽楠群落结构分化明显,可分为乔、灌、草三层。植被种类较丰富,乔木层有55个树种、灌木层有82种植物、草本层也有22种,且都发育良好。在乔木层中,以闽楠、青冈栎和檵木为优势种,它们占总物种数的5.5%,重要值却占总数的37.22%,其中闽楠的重要值为28.90%,充分说明闽楠作为群落的建群种,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灌木层中重要值位居前五位的有草珊瑚、闽楠幼树、冬青、杜茎山和矩形叶老鼠刺,6.1%的物种占总重要值的24.33%,闽楠幼树的重要值(6.16%)在灌木层中位居第二位,说明闽楠林下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因群落郁闭度均较大,林内光照较弱,所处地区降水又较多,林内湿度大,因而草本层中蕨类植物较多,群落层间植物发达。群落生长茂盛,外貌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结构稳定,郁闭度一般在0.8左右,对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通过对闽楠天然林林下凋落物现存量的调查,分析了其凋落物层中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储蓄量和含水量。结果表明,在我们调查的8个具典型性的闽楠群落内,林地现存的凋落物中,闽楠凋落物未分解层平均为1.061 435 t/bm~2,占总现存量的32.04%;其它树种未分解凋落物平均为0.860 54 t/hm~2,占总现存量的25.97%;半分解状态凋落物为1.391 185t/hm~2,占总现存量的41.99%,半分解层占有绝对优势。这可能是因样地均处于阳坡(东南坡、西南坡或西坡),水热状况较好,群落结构稳定,群落内的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样地内凋落物层平均总持水量达2.318 74t/hm~2,平均持水率高达61.09%,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层的拦蓄降水、调节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生态功能。而且各样地内的未分解层持水量均较少,而半分解层持水量相对都较多,可见相对的半分解层对凋落层的持水蓄水能力的贡献更大。在闽楠林凋落物中,落叶的干重占总凋落物层干重的68.92~99.46%,在凋落层中占有绝对优势。 对闽楠落叶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亚热带几种常用造林树种樟树、竹柏和池杉落叶的分解动态做定量分析比较,同时对它们的凋落物重量的变化过程予以定量化,建立动态模型分析了其动态特征并进行半衰期预测。结果表明:闽楠、 闽棱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樟树、竹柏和池杉落叶均在分解前期干重下降最快,残留量仅为原来的 35.450O一66.950%,到 2002年 9-11月初分解速度减慢,而* 月以后速度又有一定 程度的上升。与樟树、竹柏和池杉落叶相比,闽桶落叶的分解速度最慢,分解一年 时残留量仍占初始重量的52.33%。闽捕落叶分解50%和95%时所需时间都是最长 的,分别需要1刀27 a和4.44 a。4个树种的落叶分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樟树> 竹柏>池杉>闽桶。 对闽捕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其6种主要养分元素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释放量 及释放速率等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与樟树、竹柏和池杉落叶的11种养分元素释放规 律作比较,结果表明:在分解初期,闽捕落叶的6种主要元素的总含量为449.632 g·xg‘,一年后,只剩下 zoz.v刀 g·xg’,丢失了近刃.svto。闽捕落叶中的 5种微量 元素含量的年变化不如主要元素的有规律。在投放时的总含量为55.128g·kg”,分 解了一年后,仍有 55.970 g kg”’,几乎无变化。而且在中期其元素总含量还增加了。 从叶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来看,在投放初期,闽捕落叶中6种主要元素含量 的大小顺序为:有机碳>N>Cat K>P>Mg。一年后,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变成了: 有机碳>N>Cat K>K>2“Mg。 在分解始期,闽捕落叶中有机碳含量为 421.28 g·kg“‘,除低于池杉落叶中的有 机碳含量外,比樟树和竹柏落叶中的都高。一年后闽捕落叶的有机碳含量降为238.95 g·kg“’,高于竹柏叶,而低于樟和池杉落叶。闽捕落叶的年释放量为 182.33 g·kg’, 与竹柏落叶的较相似。其年最大狰释放率为26.09%。 闽捕落叶中 N含量门.107 g·kg“‘)在分解初期比樟和池杉落叶中的都高,但 一年后其含量门.6469·kg”’)却比樟、竹柏和池杉落叶中的都低。闽捕落叶的N 年最大富集率为门.97%,最大释放率为22.37%,但樟、竹柏和池杉落叶均出现了 富集。闽桶落叶中的 P的初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宝,陈存及,陈世品,张国防,李柱国,彭东辉;福建明溪闽楠天然林群落种间竞争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温强,叶金山,陈际伸,江香梅;闽楠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优化[J];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3 吴大荣,吴永彬;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种群的天然更新[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8年03期
4 江香梅,林卫红,魏柏松,叶金山;闽楠育苗初报[J];江西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5 喻勋,李晋忠,魏志刚,严亢声,江香梅;闽楠种源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2年04期
6 韩文军,廖飞勇,何平;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李铁华,朱祥云;闽楠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黄松殿;;广西珍贵树种名录(连载)[J];广西林业;2011年09期
9 吴大荣;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等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研究初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吴大荣;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11 李生文;闽楠不同培育模式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12 王通,吴大荣,徐建民,粟娟,仲崇禄,庄雪影;车八岭闽楠种群的现状及保护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3 吴大荣;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种子雨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14 邹惠渝,吴大荣,陈国龙,林向东,吴兴盛;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种群生态学研究───优势乔木种间联结[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5 吴兴盛;;闽楠的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2年02期
16 ;刊中报[J];内蒙古林业;2003年08期
17 周祥凤,牛树奎,宋晓英,李延群;福建罗卜岩保护区闽楠群落生态位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8 刘宝;陈存及;陈世品;李生;;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9 李铁华,杜正涛;养分含量对闽楠苗木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4年02期
20 黄种明;;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J];武夷科学;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香梅;温强;肖复明;叶金山;江梅;;闽楠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江香梅;肖复明;刘志开;龚斌;;闽楠幼龄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爱玲;杉木连栽地轮栽柳杉和闽楠后养分及铝分布与迁移动态[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煜;闽楠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2 钟圣;观光木和闽楠幼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文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王振兴;闽楠幼树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立军;闽楠、浙江楠、浙江樟容器苗的施肥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6 张科;森林凋落叶分解受不同来源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宝;珍贵树种闽楠栽培特性与人工林经营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郑关关;灵石山常绿次生林木质残体的组成、碳储量及其分解[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陈锦盈;中国几个气候带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及其通用模型探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朝楷;名贵用材树种——楠木[N];湖南科技报;2006年
2 黄丽莉 刘国初;我市10个树种入选全省首批“树王”[N];三明日报;2008年
3 孙爽  ;森禾 品种技术管理三者并重[N];中国花卉报;2003年
4 记者 黄庭满 张国俊;政府颁发“保护牌”国家法律成空文[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潘园园;我省评出首批树王[N];福建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瑞林 张华坚;铁杉藏虎天宝岩[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孙爽;大企业涉足容器栽培[N];中国花卉报;2003年
8 建德记者站 李牡娇 通讯员 黄倩;市领导赴建德淳安调研[N];杭州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陈博君;杭州重点发展22个珍贵绿化树种[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黄丽莉;我市超额完成今春植树造林任务[N];三明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