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实蝇种群系统与检疫防除综合技术
【摘要】: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试验观察与田间系统调查、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瓜实蝇的鉴定、生物学、生态学及其检疫防除综合技术
1.瓜实蝇的鉴定技术
编制中国截获的主要检疫性实蝇的成虫、幼虫分类检索表,以满足瓜实蝇的快速准确鉴定的需要。描述了瓜实蝇各虫期的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制定了瓜实蝇各虫期的综合鉴定技术。
2.瓜实蝇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详细描述了瓜实蝇成虫的羽化、取食、交配、产卵习性和寿命,幼虫的孵化、活动、取食和化蛹习性。探明了瓜实蝇在三明地区年发生7代,探明了瓜实蝇、桔小实蝇、南瓜实蝇在一年中交替占据优势地位的种间竞争关系。
3.瓜实蝇的种群系统
本文把瓜实蝇种群系统作为瓜菜园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探明瓜实蝇种群系统与其它种群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测定了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4、6.52、8.13、10.69、10.39℃,有效积温分别为20.14、175.44、232.56、232.56、523.56日度,建立了瓜实蝇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发育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_1=(20.14±3.83)/(T-(9.64±1.92)),N_2=(175.44±9.65)/(T-(6.52±1.26)),N_3=(232.56±11.40)/(T-8.13±1.35)),N_4=(232.56±11.81)/(T-(10.69±2.15),N_5=(523.56±11.30)/(T-(10.39±2.10))。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
|
|
|
|
1 |
曹福祥;龙绛雪;滕涛;王猛;王卫文;;3个株系松材线虫电镜扫描比较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2 |
区伟乾;;生物图绘制法[J];动物学杂志;1957年03期 |
3 |
王学江,胡杏春;农田杂草防治经济阈值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
4 |
谢宝瑜,丁岩钦,张占川;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对棉花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年06期 |
5 |
王联德,尤民生,吴清;柑桔潜叶蛾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阈值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6 |
王健;吴中孚;;三化螟经济阈值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0年01期 |
7 |
雷体文;小麦白粉病经济阈值和预报模型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2年01期 |
8 |
任春光,陈福强;黄胫小车蝗为害小麦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J];昆虫知识;1996年02期 |
9 |
盛承发,杨辅安;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
10 |
牟少敏,刘忠德,孔繁华,高兴文,时爱菊,邱玉芹;苹果黄蚜危害苹果经济损失和经济阈值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1 |
姜鼎煌;艾洪木;赵士熙;江昌木;;瓜实蝇经济阈值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
12 |
肖悦岩;怎样计算病虫害经济阈值?[J];世界农业;1986年10期 |
13 |
张绍良!舒城;板栗剪枝象鼻虫的经济阈值[J];安徽林业;1995年06期 |
14 |
黄惠敏,王廷正;豫西黄土高原农作区棕色田鼠对农作物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9年03期 |
15 |
朱文达,涂书新;湖北省麦田看麦娘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6 |
王典章;孙春竹;荣海燕;陈济军;杨福丽;孙曙荣;;苹果绵蚜为害苹果的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7 |
程家安,章连观,何孙忠,范泉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经济阈值的研究(二)——为害与损失关系及经济阈值[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6年01期 |
18 |
赵瑞良;武祥云;吕晓宏;;光肩星天牛经济阈值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
19 |
蒋杰贤,陈永年,潘桐;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经济阈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20 |
叶正襄,秦厚国,李华;水稻苗期稻茎毛眼水蝇经济阈值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