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次生林建群种桂花种群及其构件数量特征研究

林勇明  
【摘要】:桂花是中国传统栽培的芳香植物,它已跻身于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列,被国家轻工部等列为我国重要经济树种,其花芬芳幽甜,馨香飘逸,桂花的浸膏、净油在国际香料市场是中国的独家产品,可用于配制高级香精、香脂等工业调香,同时桂花还具有极高的园艺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其它多种用途,因此开展桂花的生态学研究对于桂花次生林群落的形成机制,有效保护桂花野生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桂花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应用数量统计学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风景区的桂花种群及其构件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包括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种群结构与动态、种群生命过程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种群的枝系特征、不同生境中种群的构型差异、不同光环境下种群幼苗的构型差异等。研究结果如下: (1)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对长汀县石峰寨风景区的桂花次生林群落木本植物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相关性,在群落演替的初期阶段,由于大部分的植物刚刚进入群落,绝大部分种群尚属生长发育期,还在对资源环境进行分配利用阶段,互相之间竞争、依附关系比较微弱,在各种植物之间表现出弱的相互关系。仅10对具有显著正联结,10对具有显著负联结,210个种对中,190对未达到显著水平,各种对间的联结系数较高,有些只表达了种对相互出现的概率较大,也有些反映种对间确实存在着正或负的关系,因此应结合群落的外貌特征对植物种间是否存在关系进行分析,而互相之间的作用可能还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采用相邻格子法、“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分析了种群各大小级的数量特征及死亡动态和原因。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等指数测定了桂花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桂花从幼苗、幼树及成株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即拥有较多的幼苗数量、幼树和少量大株,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于幼树向成树生长过程中。桂花种群在不同地段内的分布格局不相一致,这是由于外界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与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大体上表现为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聚集度由大变小,趋于减弱,其中幼苗、幼树为集群分布,成树为随机分布。 (3) 根据“空间推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将桂花依地径大小分级,以立木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桂花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曲线斜率较大,种群前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环境筛的选择强度大,且在外界干扰作用下,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林钟;陈济安;;桂花杜仲汤治牙痛有良效[J];农村新技术;2011年13期
2 唐茂菊;;桂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3 邬嘉颖;邬秉左;;绿化建设对次生林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无锡三山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3期
4 王良桂;李霞;杨秀莲;;控根栽培下桂花根系的动态生长与垂直分布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体兰;;扎佐林场次生林营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6 史玉敏;陈洪国;严恒;;桂花果皮黑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6期
7 陈梅;张愈佳;;不同大小林窗生长季初期小气候特征比较——以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林窗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8 汪杰;温佐吾;;黔西北地区光皮桦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模型预测[J];贵州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9 王进;;四款鲜花食品配制方法[J];农家参谋;2011年07期
10 申玉贤;国庆喜;梁玉莲;;集水区森林动态模型模拟东北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1 霍常富;尤文忠;张慧东;颜廷武;魏文俊;赵刚;郭锦山;邢兆凯;;辽宁冰砬山不同林龄蒙古栎次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初探[J];辽宁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12 罗小金;;次生马尾松林改建松阔混生林培育技术与效果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13 耿胜慧;李亚光;宋楠;;不同密度和立地因子对密云县橡树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14 张爱龙;;桂花扦插育苗[J];农家致富;2011年15期
15 张建强;邢小鹏;;叶密千层绿 花开万点黄——八月桂为什么不开花[J];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09期
16 ;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08期
17 周纯亮;吴明;;中亚热带四种森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J];土壤;2011年03期
18 杨晓伟;洪伟;吴承祯;尤一泓;于静波;覃恒;;沿海地区台湾相思次生林林隙边缘效应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年04期
19 ;盐水鸭制作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07期
20 潘冬梅;;庭园绿化中常用的民俗植物[J];河北林业;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云;夏小曼;;融安县桂花花期特征及其与秋季低温关系初探[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毅;钟军民;汤明霞;郭乐东;黎艳明;;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次生林结构特征的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庄雪影;Richard T. Cor Lett;;香港森林树种幼苗生态特性与次生林的演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周媛;蔡璇;王彩云;;桂花花瓣衰老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朱教君;毛志宏;;不同人为干扰梯度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结构与植物多样性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刘晓龙;郭玉民;柴雨亭;;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鸟类群落比较研究[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于立忠;;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时朝;郑彩霞;徐莎;;桂花在北京露地越冬适应性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杨效东;;刀耕火种旱稻种植系统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动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田澍辽;王冲;张义锋;路纪琪;;王屋山区次生林中鼠类扩散山杏种子的季节差异[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福英;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植物功能群划分及生态关键种的确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胡进耀;巴山水青冈(Fagus pashanica)原始林及天然次生林生态学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龚直文;长白山退化云冷杉林演替动态及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金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次生林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漆良华;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彭晚霞;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吴晓春;小兴安岭原始林与次生林景观及数字化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马姜明;川西亚高山退化暗针叶林恢复评价的生态学基础及其对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吴孔运;峰丛洼地石漠化区生态重建及其服务价值典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赵溪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勇明;次生林建群种桂花种群及其构件数量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郭吟;绿城“桂花城”系列住宅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屈红军;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殷玉亭;四川桂花品种的RAPD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陈加利;长白山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水文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张晓璞;虎杖根茎和桂花果肉的抗氧化活性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阎学燕;中国部分桂花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8 曹长雷;破碎化次生林的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及繁殖功效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海霞;东北温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甘典华;阴香和桂花果实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唐萍本报记者 谈洁;气候适宜,南京可做大桂花产业[N];南京日报;2008年
2 记者 马昭;湿润西安桂花飘香[N];西安日报;2008年
3 ;桂花不开花的原因[N];蚌埠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强;河南获嘉桂花引种数量攀升[N];中国花卉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衍春 北京颐和园 周国良 北京 依德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 杨康民 四川都江堰市香满林苗圃 张林;提升桂花附加值生产要诀[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袁冬明 肖崇云;浙江宁波龙观多元开发桂花产业[N];中国花卉报;2008年
7 记者 马强;中国花协桂花分会 研讨行业发展方向[N];中国花卉报;2009年
8 实习记者 黄启源;嘉宾毕至听凤鸣 桂花带雨更飘香[N];雅安日报;2009年
9 张永祥 张枥;“请入”千年老桂花树 南部要建桂花博览园[N];南充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蒋鹏 见习记者 汤世亮;爱桂赏桂 让市民雅起来[N];桂林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