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锥栗的生殖生态学研究

李凤兰  
【摘要】: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一种野生或栽培的果材两用树种。其果实营养含量高,木材材质较好,可利用率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树种。本研究通过对锥栗人工经济林树种的生殖行为与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找出影响锥栗生殖的最佳环境因子以及其最佳生殖年龄,为锥栗的选种、育种及繁殖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增添新的资料,填补以人工经济林乔木为研究对象的生殖生态学研究的这一空白。 本研究具体通过抽样调查、跟踪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锥栗生殖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锥栗人工经济林的繁殖主要采用有性和无性相结合的办法,亦即有性繁殖人工林砧木和之后的无性嫁接使其成林入产。 有性繁殖的锥栗在播种45天后出土,至生长结束255天,高生长呈现明显的“慢—快—慢”的生长节律;苗高生长与地径生长基本符合S型生长规律,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的高、径生长呈现明显的交替现象。 嫁接锥栗在嫁接的当年或翌年便可结果,但其挂果个数少;而实生锥栗则要到7~8年以上才开始结果,且产量不如嫁接林;人工嫁接锥栗林一般在30年后果实产量开始下降。 锥栗人工经济林普遍在3月中下旬展叶,3月底4月初现蕾,4月底5月初开花,9月份果实成熟。但不同的实验地也有一定的差别,南平校区后山锥栗林整体生殖物候比建瓯市龙村乡仰坑、梨坪要提前10~15天左右,同一试验地锥栗年间生殖物候相差无几,但2003年比2004年稍早3~7天;品种间白露籽生殖物候最早,其开花始期和果实成熟期均比其它品种早一个星期左右,生殖物候最迟的是猪嘴榛和蔓榛。 锥栗各品种的雄性生殖器官数量均比雌性生殖器官多得多,所调查品种中,30个生殖枝雄花序数可达222~296条,而雌花序只有49~128条:雄雌花数量之间的差距更大,雄花达39738~65416朵,而雌花却只有62~140朵;品种间黄榛的雄雌花比例最大,为1055.1∶1,其余的为316.1~447.6∶1;蔓榛和油榛的坐果率最高,达60%,其次为黄榛和白露籽,分别为51.6%和50.74%,最低为长芒籽,仅为46.36%。所调查品种中,黄榛成熟率最高,为56.25%,蔓榛最低,仅为33.33%,其余品种白露籽为55.07%,油榛为51.18%,长芒籽为45.10%。 锥栗各品种构件的存活率普遍偏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各品种的坐果率均不高,从雌花→幼果→未成熟果→种子中,雌花→幼果阶段的死亡率最高,未成熟果一种子阶段次之。 锥栗的果实,黄榛是品种之最,其果苞、坚果大小及重量均居首位,有“王榛”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哲森,时忠杰,李荣生,陈念东;闽北锥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2期
2 ;建瓯多举措增强锥栗品牌效益[J];中国果业信息;2010年11期
3 陈辉,何方;生长调节剂、稀土对锥栗产量影响的机理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4 ;建瓯锥栗产品进入世博会展馆[J];中国果业信息;2010年08期
5 冯丽贞,陈友吾,郭文硕;植物次生物质与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吴盛清;;锥栗水肿病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7 李家骏;张学信;;镇坪县的锥栗林[J];陕西林业科技;1986年01期
8 杨志玲,龚榜初,陈增华,吴士元,吴连海,余建功;锥栗果实经济性状的数量化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9 郑诚乐,张小红,黄宁,江由;锥栗不同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初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年04期
10 郭文硕;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氨基酸的关系[J];林业科学;2002年01期
11 .吴建勤,张思禄;锥栗炭疽病的研究 Ⅰ.病原的确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2 冯素珍;;锥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7年06期
13 张世珍;;低产锥栗高产优质栽培技巧[J];福建农业;2010年01期
14 周燕凤;;山地锥栗园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15 李华君;;锥栗园冬季科学管理技术[J];福建农业;2006年11期
16 罗中华;袁朝霞;;锥栗的栽培与经营[J];湖南林业;2009年09期
17 魏永青;邹传增;;建瓯锥栗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J];福建农业;2011年05期
18 杨子旺,康文通,陈顺立,叶剑雄;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武夷科学;1998年00期
19 叶国藩,郭文硕;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超氧物岐化酶之间的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0 王上伟;锥栗低产林改造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一池;杨华;;锥栗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2 郑兆飞;;锥栗应用复硝钠田间试验[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潘超然;林河通;陈锦权;;锥栗低温硅窗气调贮藏的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潘超然;林河通;陈锦权;;锥栗低温硅窗气调贮藏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龚榜初;秦玉星;赖俊声;彭佳龙;吴云峰;张汝忠;;锥栗营养品质的稳定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宝明;彭少麟;;薇甘菊化感作用对入侵系统N循环的影响作用[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世森;锥栗林节肢动物群落与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王彦靖;松嫩草地及澳大利亚主要豆科牧草生殖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利平;细叶百合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操国兴;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生殖生态学及土壤与植被演替关系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谢春平;乌冈栎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王普昶;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黎云祥;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苞片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杨逢建;有害入侵植物飞机草入侵机理与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兰;锥栗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于轶;家畜放牧行为分解模拟实验与植物小型化过程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陈远征;濒危植物沉水樟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4 姚红;胡卢巴属四种短命植物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勇;栗瘿蜂为害与锥栗次生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6 王春;锥栗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卢志军;栓皮栎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孙元发;保护植物东北茶藨子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吕玲;旱麦草属四种短命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10 寸宇智;缘毛鸟足兰的生殖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剑生 邹传真;建瓯锥栗亮相跨国采购会[N];闽北日报;2010年
2 廖仰平;2.6万亩锥栗喜获丰收[N];三明日报;2008年
3 陈启芳;泰宁2.6万亩锥栗喜获丰收[N];三明日报;2009年
4 叶旺明;流通大户获得“建瓯锥栗”地理标志使用权[N];闽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云峰 徐树才 通讯员 徐俐敏 魏永青;小小锥栗圆万千农民的致富梦想[N];福建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冬梅;锥栗价格创新高 有人欢喜有人愁[N];闽北日报;2010年
7 魏剑生 徐俐敏;科技提升品质 品牌叩响市场[N];闽北日报;2011年
8 ;福建建瓯锥栗丰产栽培成支柱产业[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吴小青;庆元农民锥栗林里养鸡一举多得[N];丽水日报;2011年
10 王树瑜 吴丹;濠村乡种植锥栗1.5万亩[N];闽北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