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WB7几丁质酶定点突变研究
【摘要】:
几丁质是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G)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状高分子生物多聚体,是昆虫表皮、骨骼及中肠围食膜的组成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降解几丁质的β-1,4糖苷键,破坏昆虫围食膜并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WB7菌株几丁质酶催化区的活性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实验,构建了12个突变体pET-F201L、pET-F201Y、pET-G203A、pET-G203D、pET-D205E、pET-D205N、pET-D207E、pET-D207N、pET-W208C、pET-W208R,pET-E209D和pE%E209Q,从而研究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在酶催化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突变体pET-F201L、pET-G203D、pET-D205N、pET-D207E、pET-D207N、pET-W208C和pET-E209D在各测活条件下均完全失活,而pET-F201Y的酶活力下降了72%,pET-G203A酶活力下降了70%,pET-D205E酶活力是野生型的52%,pET-W208R的酶活力是野生型的69%,pET-E209Q的酶活力是所有突变体中最高的,是野生型的71%。pH-酶活曲线表明,pET-F201Y、pET-G203A与pET-D205E作用的pH范围变窄了,与野生型相比,pET-D205E的有效pH范围缩小了一个单位,而pET-F201Y与pET-G203A则缩小了2个单位。几个仍有酶活的突变体及野生型几丁质酶作用的最适pH均为8.0。从温度-酶活曲线可以看出,突变体pET-G203A的热稳定性下降了,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当温度达到60℃时,酶活急剧下降,而野生型几丁质酶及其它突变体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当温度达到70℃时,酶活迅速下降。
G203在几丁质酶催化中的作用可能是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D207可能在反应过程中离子化,其所带的负电荷通过形成一对离子对,从而使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带正电荷的唑啉中间物保持稳定状态;而D205与D207可能通过氢键结合,这种氢键主要用于维持活性中心的离子化状态;W208可能通过“堆积效应”和氢键作用与底物结合,若被其它氨基酸取代后,很可能会影响到酶对底物的识别与结合,进而影响酶活;E209很可能作为一种广义酸,用于提供质子,它可能参与了催化机制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糖苷键的质子化作用,同时也参与了第二步,也就是作为质子受体,从水获得质子;F201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
|
|
|
1 |
黄必旺;谢宇飞;沙莉;黄志鹏;;苏云金芽孢杆菌chi36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活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
2 |
蔡亚君;袁志明;胡晓敏;蔡全信;;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诱导表达[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3 |
林毅,关雄;苏云金杆菌几丁质酶新基因的筛选和全长基因的扩增[J];生物技术;2004年03期 |
4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第13卷(2005)总目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
5 |
卢伟;赵秋敏;陈艳玲;韩苗苗;蔡峻;陈月华;;几丁质酶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分布及抑小麦赤霉菌菌株的筛选[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6 |
卢伟;蔡峻;陈月华;;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1期 |
7 |
刘冰南;杨谦;;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几丁质酶基因特征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
8 |
张八生;曹月青;张伟;殷幼平;王中康;彭国雄;夏玉先;;东亚飞蝗中肠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定位[J];昆虫学报;2007年06期 |
9 |
黄勃;张中;彭凡;樊美珍;李增智;;粉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J];菌物学报;2006年04期 |
10 |
梅利;朱振宇;刘永翔;朱国胜;刘作易;;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11 |
戴莲韵;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保藏[J];林业科学;1996年06期 |
12 |
宋福平,张杰,顾爱星,陈中义,姚江,李国勋,黄大昉;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I基因沉默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9期 |
13 |
李江,闫建平,蔡全信,袁志明;苏云金芽孢杆菌vip3A基因的检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4 |
丁学知,邹先琼,孙运军,付祖姣,高必达,夏立秋;苏云金芽孢杆菌4.0718菌株晶体毒素性质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
15 |
聂智毅,黄俊生;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宋玲莉,高梅影,戴顺英,彭可凡;苏云金芽孢杆菌抗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活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
17 |
;生物防治[J];生物技术通报;1994年05期 |
18 |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J];茶叶科学;2005年01期 |
19 |
翟兴礼;Bt-8010和Bt-7216对紫外线的抗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
20 |
黄必旺,关春鸿,邱思鑫,关雄;3种肠毒素基因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分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