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及病害调查

潘贤  
【摘要】: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大豆上的重要病害,侵染植株后易造成叶片变色畸形,植株矮化,豆种斑驳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及外观品质。本研究收集来自世界大豆主产区美国(SMV-MG),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SMV-DB),病害爆发地区福建省松溪县(SMV-SX),福建省福州市(SMV-FZH),福建省漳州市(SMV-ZHZH)及山东省文登市(SMV-WD)六个地方的大豆种子,通过试验对大豆种子带毒率,大豆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发病症状进行比较。经ELISA检测,六种大豆种子带毒率分别为12.5%(SMV-MG)、15.63%(SMV-ZZH)、9.38%(SMV-FZH)、11.46%(SMV-SX)、10.42%(SMV-WD)、11.46%(SMV-DB)。田间播种六种大豆,目测并计算出苗率分别为70%(SMV-MG)、50%(SMV-ZHZH)、82%(SMV-FZH)、60%(SMV-SX)、68%(SMV-WD)、62%(SMV-DB)。初步推断,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出苗率成反比。发病时间各个品种没有明显差别,而田间症状存在六种类型。 通过RT-PCR技术成功扩增到六种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双酶切重组质粒鉴定无误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序列与已报道的CHJ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本文还利用邻接法(Neibo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hood,ML),结合已报道的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大豆花叶病毒病情调查表明,2007年福建省种植大豆面积较大的漳州市,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普遍较轻,经ELISA检测,调查地区植株感染率为龙海市东园镇(DY)12%,漳浦县石榴镇(SHL)10.5%,平和县五寨镇等地区(WZH)1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华涛;陈新;顾和平;张红梅;袁星星;崔晓艳;;大豆GmPR10基因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贵滨;李文龙;赵永山;郑文永;王冬梅;;嫁接技术在探讨大豆花叶病毒长距离运输机制方面的应用[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密士军;邱丽娟;常汝镇;郝再彬;;利用SSR指纹图谱分析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丽君;;大豆花叶病毒遗传的三体标记[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陈炯;郑红英;林林;赵明富;陈剑平;;与大豆花叶病毒相关的杭州半夏病毒鉴定及其分类[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炯;郑红英;林林;赵明富;陈剑平;;与大豆花叶病毒相关的杭州半夏病毒鉴定及其分类[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龙;赵永山;侯春燕;王冬梅;;胼胝质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在胞间运输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王月明;侯春燕;李文龙;王冬梅;;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赵桂云;邱丽娟;常汝镇;;大豆SMV3号株系抗病基因的SSR标记[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战勇;喻德跃;;大豆花叶病毒的组织印迹与RT-PCR检测[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凯;智海剑;盖钧镒;;大豆花叶病毒新株系的鉴定及其抗性遗传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智海剑;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特性的鉴定、遗传和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付三雄;大豆微卫星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在大豆抗病、虫基因定位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何煜波;三叶半夏病毒病和细菌病的鉴定、检测和侵染特性及脱毒组培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滕卫丽;大豆抗花叶病遗传、细胞超微结构分析及基因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廖芳;重要植物疫害的检测鉴定及分子系统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贤;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及病害调查[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黎昊雁;大豆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的分子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王月明;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徐刚;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李文龙;胼胝质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中的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宁;大豆花叶病毒毒株间的交叉保护作用研究及HC-Pro基因的克隆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修强;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鉴定、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徐芸;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的分离[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9 赵永山;胼胝质对胞间连丝的修饰在大豆抗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姚贵滨;大豆抵抗SMV长距离运输机制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