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黄连作的自毒作用研究

齐晓辉  
【摘要】: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地黄滞留在土壤中的根系分泌物和残茬腐解物对下茬地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从植物自毒作用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地黄根区土壤水浸液和甲醇提取物均抑制受试莴苣和地黄幼苗的生长。说明地黄茬后土壤提取物中存在对地黄生长具有自毒作用的组分。 2.模拟连作测试结果表明,苗期地黄随茬后土壤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表现为生长变弱,根系活力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膜透性增加,抗氧化酶系受到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升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下降,IAA,ZT含量显著下降,而ABA含量急剧增加,叶片中蛋白质表达丰度下调,表明地黄茬后土壤甲醇提取物对下茬地黄的生长产生了自毒作用。 3.化感物质提取、分离与HPLC检测及ESI-MS鉴定结果表明,从地黄茬后土壤中可获得10mg/g甲醇提取物,其物理性状为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甲醇和水,部分溶于乙醇而难溶于丙酮等极性相对较弱的溶剂,其化学归属为强极性组分,根据总离子流图中同位素峰簇所给准分子离子谱峰(m/z)信息与已报道化学成分比对后推定到了6种成分,分别是香草酸、D-甘露醇、2[4′-hydroxyphenyl]-ethyl hexacosanoate、毛蕊花糖苷(麦角甾苷)、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对揭示地黄连作障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提示了地黄在田间种植栽培的技术措施下向其赖以生长的土壤中释放和积累了大量的对其生长和发育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使得抗氧化系统和生长调节系统受到干扰,并阻碍了次生代谢过程,这必然造成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阻进而发生自毒作用,这可能是地黄再植减产甚至绝收的直接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广军;王明道;吴宗伟;孙富林;贾新成;;地黄根区土壤潜在化感物质的GC-MS分析[J];河南科学;2007年02期
2 祁建军;姚槐应;李先恩;薛梅;马小军;;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土壤;2008年03期
3 王学翠;温学森;杨德奎;;土壤细菌对地黄试管苗和盆栽苗生长的影响[J];中草药;2009年05期
4 陈慧;郝慧荣;熊君;齐晓辉;张重义;林文雄;;地黄连作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5 张重义;范华敏;杨艳会;李明杰;李娟;许海霞;陈军营;陈新建;;连作地黄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3期
6 王明道;吴宗伟;原增艳;陈红歌;吴坤;贾新成;;怀地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杨艳会;陈新建;张重义;;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刘峰;张恒;丁月芳;展翼;;梓醇对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1年09期
9 李振方;齐晓辉;李奇松;戴林泉;林茂兹;张重义;林文雄;;地黄自毒物质提取及其生物指标测定[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10 乔卿梅;程茂高;王新民;;根际微生物在克服药用植物连作障碍中的潜力[J];土壤通报;2009年04期
11 刘峰;温学森;刘彦飞;董其亭;;水苏糖对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失衡的影响[J];中草药;2007年12期
12 沈瑞;;加工地黄脯有技法[J];保鲜与加工;2010年06期
13 沈瑞;;加工地黄脯有技法[J];农产品加工;2011年05期
14 张香蓉;小麦地黄病的现场调查[J];植物保护;1965年02期
15 常东来,徐光铎,陈沪宁,初敏;地膜覆盖栽培地黄试验研究报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16 于生;李淑英;;地黄的高产栽培[J];农民致富之友;2006年06期
17 李茂青,李东明;四大怀药的栽培和加工Ⅰ.地黄[J];作物杂志;1985年01期
18 凌庆枝,敖宗华,尹光耀,陶文沂;地黄的研究概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9 于瑞忠;刘红;陈青;张化良;;秋种地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年28期
20 毛丽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家方;尹文佳;侯健;黄健;张重义;;地黄根区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效应[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重义;林文雄;;药用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重义;牛苗苗;李娟;杜家方;尹文佳;杨艳会;陈新建;;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杜家方;尹文佳;侯健;黄健;张重义;;连作地黄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尹文佳;杜家方;李娟;张重义;;连作对地黄生长的障碍效应与机理初探[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万书波;刘苹;郭峰;;花生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游春梅;屠文;罗群;谢建;;三七连作障碍解除措施的理论思考[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建国;皮向红;汪端华;王培根;许波;;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9 孙光闻;陈日远;刘厚诚;;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A];《中国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10 牛苗苗;尹文佳;李娟;杜家方;杨艳会;张重义;;地黄源库关系的变化与其连作障碍[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兹;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分子生态学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祁建军;地黄种质遗传关系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冬梅;作物多样性栽培对烟草连作障碍的生态调控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芳;茄子连作障碍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闵红;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素容;地黄梓醇提取分离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7 江霖;地黄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饮食性肥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匡岩巍;鲜地黄叶中梓醇的积累动态及其抗银屑病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9 刘卫欣;鲜地黄有效部位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及降糖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王玉彦;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及其土壤修复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广军;地黄连作障碍中化感物质的鉴定[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马成涛;地黄病原性连作障碍有益微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谭亚男;防治地黄连作障碍有益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大田定殖能力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齐晓辉;地黄连作的自毒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5 孙富林;地黄连作障碍主要因子关系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宋立波;地黄自毒物质对其生长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婷;地黄抗氧化特性及其适宜除草剂筛选[D];延边大学;2012年
8 王学翠;地黄根际有益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家方;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根区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刘浩;麦冬连作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地黄的加工[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王丽华;地黄栽培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1年
3 陈东风;地黄养阴益老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李焕普;麦冬、地黄降价探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水清;杞菊地黄胶囊与六味地黄丸有何区别?[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温宪真;战地黄花分外香[N];中国邮政报;2003年
7 卫荆;地黄养阴益老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侯立功 武爱香;地黄受旱管理当紧[N];山西科技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谭斯颖;观念一新遍地黄金[N];西藏日报;2003年
10 士能;合理应用 地黄类中成药[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