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阿里山潜蝇茧蜂大量饲养及对橘小实蝇的控制研究

耿军灵  
【摘要】: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Opiinae,是实蝇的一种卵-蛹跨期寄生蜂,主要寄生实蝇的卵和初孵1龄幼虫。本文在研究阿里山潜蝇茧接蜂产卵盘填充物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大量繁蜂技术,建立了室内大量繁蜂的工艺技术流程。并研究了室内繁殖的阿里山潜蝇茧蜂在田间的扩散行为、田间寄生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能够有效降低下一代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 1.不同琼脂配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率随产卵盘中琼脂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琼脂与水的比例增至1:50,其寄生率趋于稳定。并对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产卵盘改进前后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出蜂率进行了比较,平均出蜂率由改进前的37.5%提高至改进后的61.0%。 2.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虫饲养密度及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1)当成蜂饲养密度为300对/笼时,子代雌蜂数量占总出蜂量的60.34%。随着成虫饲养密度的增加,子代雌蜂比例逐渐降低;当成蜂饲养密度达700对/笼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降至38.30%,子代雌性比例(Y)与成蜂饲养密度(x)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0.0501x+74.176,其中R2=0.9456。(2)当寄主橘小实蝇卵量与雌蜂数量比例为5:1时,寄主平均发育至蛹期和羽化的寄生蜂的数量分别为10.25粒和8.88只。随着寄主橘小实蝇卵的比例增加,子代寄生蜂数量也随之增多,当寄主卵与雌蜂比例增至25:1后,子代寄生蜂数量趋于稳定。 3.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寿命均有显著影响。在无寄主存在的情况下,取食蜂蜜+水的阿里山潜蝇茧蜂雌蜂的平均寿命为37.8±1.1d,而提供寄主橘小实蝇卵时雌蜂平均寿命为19.2±3.8d。寄主存在与否,不饲喂的阿里山潜蝇茧蜂雌蜂的最长寿命都不超过1周。饲喂蜂蜜+水能够显著提高阿里山潜蝇茧蜂的繁殖产卵能力,使后代雌蜂比例增高。 4.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寿命和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室内研究表明,在19℃-31℃范围内,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阿里山潜蝇茧蜂繁殖的后代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25℃时繁殖的后代数量最多,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阿里山潜蝇茧蜂后代雌性比例也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和过低时都出现偏雄现象,后代雌性比例与温度的关系为Y=-0.681T2+34.128T-361.22 (R2=0.9433)。 5.室内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对寄主橘小实蝇卵的致死作用,用去卵膜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去卵膜对寄主无损害,在解剖镜下无需解剖就可观察到寄主是否被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卵期的寄生率比羽化时寄生率明显高。被寄生的寄主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寄生的寄主,过寄生时寄主在卵期的死亡率比未过寄生时的明显高,极个别寄生蜂在存活的寄主体内不能发育至成虫。研究并分析了被寄生寄主在卵期的死亡因素,寄主卵的质量和寄生蜂寄生和过寄生产卵导致的伤孔等是寄主死亡的主要因素。 6.利用橘小实蝇卵作为寄主,在室内条件下对阿里山潜蝇茧蜂进行了人工大量繁蜂技术的研究,系统介绍了大量繁蜂的饲养设备、饲养方法和步骤以及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利用该蜂对橘小实蝇进行田间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与本地优势种切割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本地优势种切割潜蝇茧蜂不能识别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过的橘小实蝇幼虫。阿里山潜蝇茧蜂所寄生过的橘小实蝇卵孵化后再被切割潜蝇茧蜂寄生,造成寄主在幼期大量死亡,其存活寄主中所羽化出的均为阿里山潜蝇茧蜂。 8.室内繁殖的阿里山潜蝇茧蜂在田间的扩散距离与扩散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逐步自放蜂点向外缘扩散,即在释放点附近的寄主上搜索寄生后离开,再逐步向外扩散寻找寄主。阿里山潜蝇茧蜂主要在距离放蜂点50m的范围内扩散搜寻,个别个体能扩散到100m以外。在30m内的寄生率高于60%。方位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扩散寄生影响不大。 9. 2008年在福州市郊的芭乐和杨桃果园内释放人工大量繁殖的阿里山潜蝇茧蜂,并对该蜂对橘小实蝇的田间寄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爆发情况下,释放的寄生蜂对芭乐果园中隐藏于树上果实内的实蝇平均寄生率为45.8%,树下的平均寄生率为30.1%;杨桃园内树上的平均寄生率为33.3%,树下的平均寄生率为22.1%。而本地优势种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在该园内的平均寄生率远低于释放的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率。笼罩实验结果表明,阿里山潜蝇茧蜂偏好搜寻并寄生树上果实内的橘小实蝇,很少于地面果实上搜寻寄生;在笼罩条件下,当该寄生蜂雌蜂与橘小实蝇雌成虫数量比例为1:1时,该蜂对寄主卵的寄生率达61.1±2.7%,寄生率随寄生蜂所占比例增加而增加,而且单个实蝇产卵孔内橘小实蝇卵量也影响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军灵;郑敏琳;杨建全;黄居昌;季清娥;陈家骅;;成蜂饲养密度和繁蜂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郭庆亮;黄居昌;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J];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04期
3 郭庆亮;黄居昌;季清娥;杨建全;陈家骅;;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华东昆虫学报;2007年01期
4 耿军灵;杨建全;郑敏琳;黄居昌;季清娥;陈家骅;;不同琼脂配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陈佳;陈家骅;杨建全;;阿里山潜蝇茧蜂与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华玲;陈家骅;季清娥;杨建全;王波;;多杀菌素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亚致死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3期
7 陈茹花;;橘小实蝇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检疫;2006年05期
8 任真真;季清娥;陈家骅;;橘小实蝇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中pH值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8年01期
9 伍丽芳;刘淑娴;;治橘小实蝇 春季最关键[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06期
10 袁盛勇,孔琼,肖春,陈斌,李正跃,高永红;橘小实蝇化蛹深度和浸水对蛹期及羽化率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11 弋智勇;范云秀;潘会;;关岭县橘小实蝇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0年03期
12 周湾;王建欣;胡盛根;邱志刚;许凤仙;施祖华;;浙江省橘小实蝇发生动态调查[J];植物保护;2010年03期
13 孙晓,李志红,梁广勤,陈洪俊,陈乃中;首次发现我国柑橘小实蝇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J];植物检疫;2004年06期
14 储春荣;陈绍彬;;橘小实蝇在苏州地区发生及发展趋势研究[J];南方农业;2008年06期
15 任荔荔;祁力言;罗智心;周曙东;戴华国;;橘小实蝇交配行为观察[J];华东昆虫学报;2008年02期
16 梁光红;陈家骅;;橘小实蝇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J];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02期
17 季清娥;任真真;黄居昌;陈家骅;;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中主成分对橘小实蝇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8 李云明;瞿伯友;朱伟军;李振秋;项顺尧;顾云琴;;温岭市橘小实蝇为害柑橘的特点和防控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04期
19 梁光红;陈家骅;季清娥;张汉荣;陈振东;黄居昌;;橘小实蝇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的生物学特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0 梁广勤;梁帆;吴佳教;赵菊鹏;林宗忻;陈文;凌华枢;李安国;温万其;伍亮标;韦昌华;黄维兴;李惠河;;橘小实蝇不能在荔枝健果上成功产卵[J];植物检疫;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谦;呼俊改;李美芬;;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王玉芳;;计算机辅助生物学“图画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3 刘布鸣;钟正贤;;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4 杨群;李春香;郝家胜;张克云;孙晓燕;;基因年代表及其在历史生物学中的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周密;王迎波;肖铁光;周社文;;橘小实蝇生物学及防治研究[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黄胜威;邱国强;李金甫;刘元明;杨长举;张宏宇;;橘小实蝇传入湖北的风险分析[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林珠凤;肖彤斌;芮凯;谢圣华;吉训聪;秦双;陈绵才;;土壤处理对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季清娥;宋芸;陈家骅;;甲基丁香酚对橘小实蝇辐照不育雄虫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9 骆焱平;卢远倩;黄丹;符悦冠;刘奎;;25种植物精油对橘小实蝇的行为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10 季清娥;侯伟荣;黄居昌;杨健全;陈家骅;;对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中混入雌虫的研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军灵;阿里山潜蝇茧蜂大量饲养及对橘小实蝇的控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胡建峰;橘小实蝇监测、生物防治及蛋白铒剂应用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王洪秀;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肠道细菌分子多态性分析及其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姚艳霞;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分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娄远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生物学、生态学与复配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詹开瑞;桔小实蝇的检疫技术与风险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江昌木;瓜实蝇种群系统与检疫防除综合技术[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豪富华;亚东鲑的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9 林智慧;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和寥蓝齿胫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曾爱平;淡足侧沟茧蜂生物学及其对甜菜夜蛾的控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花;影响橘小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质量的因素[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徐颖;核桃花期生物学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秦凡;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庆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素质分析及优化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妍;子宫腺肌病内膜腺细胞Ki-67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及MIF对其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方鹏;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姚肖永;秦岭地区虎凤蝶(Luehdorfia)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吴秋芳;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颜月莉;生物师范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焱;中学生物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羽纺;这里是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摇篮[N];光明日报;2005年
2 陈蓉霞;当众播放分娩培养不出母爱[N];东方早报;2007年
3 曹宇;国际生物学奥赛内地4学生夺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马震;美国女教授枪杀同事,或只为了个职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于洪光赵润驰 江涛;山东农大“七大计划”助推现代农业[N];农民日报;2007年
6 凤华 本报记者 刘华;从“淘气包”到生物学院士[N];团结报;2009年
7 丁洪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走过十年[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8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刘玉丽;“激励教学法”尝试[N];学知报;2010年
9 记者 吴凯飞;《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出版发行[N];天水日报;2006年
10 管克江浙大迪诺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祁鸣 本报记者 杨暄;生物学界“第一架飞机”诞生?[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