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及其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的营养保健成分辅酶Q10、黄酮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发芽糙米中黄酮、γ-氨基丁酸等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一、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研究
1、糙米辅酶Q10
采取HPLC法对糙米中CoQ10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技术进行了优化。用该技术测定了100个品种(种质资源)的辅酶Q10含量,变化范围为0.30±0.03 mg/kg~5.36±0.04mg/kg,品种之间糙米辅酶Q10含量呈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为4B233(5.36±0.04mg/kg),是最低含量的178.67倍,是平均含量的1.40倍,是恢复系蜀恢527(1.32±0.03 mg/kg)的4.06倍、镇恢084(0.77±0.15 mg/kg)的6.96倍、圭630(0.72±0.06 mg/kg)的7.44倍。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报道糙米辅酶Q10的测定研究。
2.糙米黄酮
测定了24个黑米、红米、常规白米的水稻品种中的糙米和糙米皮(米糠)中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品种之间黄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闽紫香2号(MZX2 ,3867mg/kg),是平均数的3.70倍,是最低的63倍,是推广品种“佳禾早占”的50.0倍。早季水稻品种糙米中黄酮含量介于37~680 mg/kg之间,平均为252 mg/kg。米糠中黄酮含量介于276~6100 mg/kg之间,平均为1999 mg/kg。晚季水稻品种糙米中黄酮含量介于61~5867mg/kg之间,平均为1212 mg/kg。米糠中黄酮含量介于605~51123 mg/kg之间,平均为9911 mg/kg。品种之间糙米黄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早、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均高于糙米。
3.糙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
对8个早籼杂交稻组合的糙米、精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各组合的糙米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差异。糙米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T优78150,比平均值高4.39%,比最少含量品种增加10.02%,比对照组合优I66增加4.41%。8个品种间糙米和精米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012~8.945%,6.976~7.748%,糙米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842%~3.086%,精米为1.741%~2.698%,两者均呈极显著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的氨基酸含量损失严重。
对20个水稻品种的糙米和精米的维生素B1、B2含量进行研究。品种间糙米与精米的维生素B1、B2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糙米维生素B1含量最高的是京福1A/R41-496,含量为1.59%,比平均数增加40.71%,比最低含量增加72.83% ,比推广种优I66增加72.83%;维生素B2最高的是粤丰A/R41-135,含量为0.63%,比平均数增加10.14%,比最低含量的品种增加21.15% ,比推广种优I66增加16.67%。糙米维生素B1含量在1.59~0.92 mg/kg之间,维生素B2含量在0.63~0.51mg/kg之间;精米维生素B1含量在1.07~0.45mg/kg之间,维生素B2含量在0.43~0.35mg/kg之间。糙米经过加工成为精米后,维生素B1的含量降低3.19%~62.55%,维生素B2的含量降低22.89%~44.44%。
20个水稻品种糙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FeZn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是:Ca为320.859、Mn为144.45、Fe为64.514、Zn为33.399、Cu为17.597、Se为0.077 mg/kg ;精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ZnFe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1.103、10.008、8.321、5.790、1.674、0.020 mg/kg。糙米中各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精米,差异最大的是Mn,糙米Mn中的含量是精米中的14.43倍,其次是Fe(11.14倍),第三是Cu(10.51倍),Ca、Zn、Se依次为4.51、4.01、3.85倍。
不同基因型的糙米与精米中均还有黄酮和辅酶Q10,品种之间呈极显著差异。糙米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精米,且品种间含量呈极显著差异。
二、高γ-氨基丁酸高黄酮香紫糯品种选育及其利用技术研究
1、高黄酮黑糯香型“闽紫香2号(MZX2)”选育
以总黄酮含量高达2052~3346mg/kg的闽紫香1号为亲本,Co60辐射培育农艺性状好、营养保健品质含量高的的“闽紫香2号”,克服闽紫香1号子母穗不均匀的缺点,主穗与分蘖穗均匀,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可达501.22kg/667m2,,比对照闽紫香1号高16%。同时闽紫香2号的主穗、分蘖穗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整精米率均较平衡,库源流协调,产量提高。
闽紫香2号具有闽紫香1号较好的品质性状。闽紫香2号的直链淀粉(1%)、蛋白质(11.43%)、总氨基酸(9.13%)、黄酮(3963.89mg/kg)、Fe(46.82 mg/kg)、Zn(23.21 mg/kg)、Ca含量(157.85 mg/kg),与闽紫香1号相比均有所改善。不同年份闽紫香2号的黄酮含量测定保持较高的含量:2005年3963.89 mg/kg,2006年3867.0mg/kg,2008年4671.82±7.90 mg/kg。
DNA指纹鉴定结果表明培育成的闽紫香2号是新种质。
发芽糙米加工工艺技术有利于提高闽紫香系列发芽糙米产品综合品质的提高。
2. MZX2发芽糙米利用与品质研究
以闽紫香1号、闽紫香2号、福建省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组合甬优6号、佳辐占、东南201、汕优63和福建市场销售的丰源978、吉林黑米等10个水稻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米糠、精米、糙米和发芽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闽紫香2号2008年、2007年收获稻谷加工的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居前两位,含量分别是89.15±1.43mg/kg、80.33±0.80mg/kg,闽紫香1号为61.66±1.13mg/kg,居第三位。闽紫香2号γ-氨基丁酸含量比平均值(50.97 mg/kg)增加74.91%,比市场销售发芽糙米HM(45.76±1.34mg/kg)提高94.82%,比含量最低的FY978(20.82±0.60mg/kg)提高328.19%。
同一品种,不同收获季节对γ-氨基丁酸合成造成影响,闽紫香2号2007年收获的糙米做成发芽糙米比2008年收获的含量下降10.98%;同一品种,不同加工处理方法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显著,发芽糙米糙米精米,10个品种间平均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是:50.9840mg/kg、13.7250 mg/kg和5.2390 mg/kg。
以闽紫香1号、闽紫香2号、甬优6号、吉林黑米和佳辐占为材料,研究米糠、精米、糙米和发芽糙米中的黄酮、蛋白质、氨基酸、IP6、膳食纤维、还原糖的含量。
紫闽香2号发芽糙米中黄酮含量达到8603.82mg/kg,是佳辐占发芽糙米的4.5倍,是对照市场销售HM发芽糙米(655.11 mg/kg)的13.13倍。闽紫香1号发芽糙米含量达6463.78 mg/kg。高黄酮发芽糙米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对五个品种发芽糙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的都是闽紫香2号;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呈现发芽糙米粉糙米粉精米粉;精米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闽紫香2号含量最高,达0.55±0.04%,发芽后,各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提高,闽紫香2号提高最多,提高19.57%。
对维生素、还原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糙米维生素B1是精米的1.7倍,维生素B2是精米的2.7倍,膳食纤维是精米的7.08倍。
米糠作为稻谷碾米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占整个糙米的8%~10%,本研究表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闽紫香2号为例,其米糠中GABA、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赖氨酸、VB1、VB2、还原糖、黄酮、膳食纤维等含量分别是精米的4.15倍、1.71倍、1.65倍、1.69倍、2.18倍、2.81倍、3.24倍、11.62倍、115.33倍、18.00倍。
闽紫香2号发芽糙米的食用价值与CK即福建省优质品种“佳辐占”的商品大米比较,其发芽糙米的GABA、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赖氨酸、VB1、VB2、还原糖、黄酮、膳食纤维等含量分别是CK的21.13倍、1.38倍、1.88倍、1.97倍、2.20倍、4.16倍、7.54倍、50.94倍、392.87倍和12.00倍。
|
|
|
|
1 |
刘斌,张学斌;黄土高原富士系苹果早期丰产优质栽培试验[J];中国果树;1997年02期 |
2 |
赵军,李强,马正潭,刘泽辉,徐玉霞;沙棘保健茶感官品质及成分分析[J];沙棘;1997年04期 |
3 |
沈兵,李艳,姜涛,郭琴;加工蕃茄品质分析评价[J];石河子科技;1997年04期 |
4 |
胡西琴,周春华,余歆,马芹标;温度预处理对温州蜜柑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年02期 |
5 |
袁定阳,齐绍武;两系杂交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J];杂交水稻;1999年04期 |
6 |
张超,李长生;四川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棉花;1999年08期 |
7 |
傅寿仲;中国油菜品质育种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1999年04期 |
8 |
于龙飞,杜喜玲,吕桂云,李敏,金洪山;加工型春种胡萝卜优良品种的筛选[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9 |
王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
10 |
郭庆宏,刘振宾,王海;不同措施对冬枣坐果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北果树;2000年01期 |
11 |
李绍志,高敬富,杨哲,李涛;钾镁肥施用对烟叶产量品质及钾含量影响试验研究[J];烟草科技;2000年11期 |
12 |
毛凤梧,赵会杰,段藏禄;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11期 |
13 |
张学军,刘登彪,冯卫东,宋德印,王兴盛,王玉琳;几种肥料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1年02期 |
14 |
蒋国辉,杨明林;高密度种植中棉所35的相关性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2001年06期 |
15 |
刘德江,董自红,阿依提·古丽,高纯玲;全球红葡萄配方施肥试验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
16 |
吴凤芝,全玉粉,张超;菜豆大棚早熟栽培品种筛选[J];北方园艺;2004年02期 |
17 |
陈占辉,于玉芬,康永乔,贾亚丁,田静然;不同时期套袋对长富2苹果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05年05期 |
18 |
李永胜;杜建军;谢勇;;无土栽培技术对蔬菜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
19 |
侯国峰;郭世华;岳淑芳;廉博;;部分小麦品种(系)及高代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2期 |
20 |
姚大年;钱森和;张文明;崔文礼;姜晨曦;;不同品种小麦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