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及红薯营养羹的研制

何胜生  
【摘要】: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具有极其优越的种植甘薯地理气候条件,龙岩市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且连城县是我国最大的甘薯加工生产县。本研究以龙岩市有一定种植面积的十二个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了栽培与加工试验,其中包括不同品种鲜薯产量比较试验、感官特性比较试验、品质比较试验,以及红薯营养羹产品品质鉴评,综合考虑其它品质等进行加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个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中岩薯5号的综合表现优异,产量及大中薯率高、薯肉不易变色、水分含量适中、储藏性好、纤维含量少、薯块光滑美观,以及在加工产品的品质等方面能较好地适应红薯营养羹加工的要求。所以,本研究综合各方面表现,筛选出岩薯5号为红薯营养羹加工的甘薯专用型原料。 本文还对红薯营养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将甘薯原料经过前处理制成甘薯全粉。进一步采用旋涡式超微粉碎技术,将甘薯全粉制成超微细粉,超微细粉与一定比例的葛根粉、大豆粉等其他辅料混合,制成一种营养均衡、冲调方便、口感细腻的即食食品。利用正交试验、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最佳配方为:红薯全粉50%、葛根粉25%、大豆粉5%、白糖粉15%、植脂末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子栋;;甘薯脆片的生产工艺[J];乡村科技;2010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宁;李珂;王蕾;卢晓黎;;甘薯品种对熟化甘薯热风干燥特性及其颗粒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永强;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马佩勇;贾赵东;谢一芝;郭小丁;;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的诱导与再生[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不同类型甘薯的淀粉合成酶AGP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敏;张启堂;刘佩瑛;雷建军;易茂祥;;RAPD标记对甘薯品种的鉴定[A];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闫会;王欣;靳容;李强;张允刚;后猛;唐维;马代夫;;脱落酸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世媛;朱燕燕;陈建军;蔡一霞;王维;;钾肥对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的调控效应[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王庆美;紫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理机制及对弱光、地膜覆盖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梅新;甘薯膳食纤维、果胶制备及物化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阮龙;基于发根体系的甘薯茎线虫病研究及甘薯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苗;甘薯蛋白酶解肽的抗氧化及结肠癌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李育明;中国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高淀粉轮回选择群体改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9 程瑞锋;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贺学勤;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胜生;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及红薯营养羹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黄文静;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的聚类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3 姚海兰;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辉;特色甘薯品种主要性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许森;甘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基因型和种植区域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强;惠安县薯类食品深加工的发展探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柳洪鹃;食用型甘薯施用腐植酸和钾肥改善品质的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郭庆;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张匀;甘薯叶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春月;甘薯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离体诱变筛选耐盐突变体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薯品种类型多 高效生产细选择[N];山东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高传立;共商甘薯产业发展大计[N];徐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传立;徐州甘薯在沙漠地区种植成功[N];徐州日报;2010年
4 省农科院植保所 乔奇 张振臣;怎样选择甘薯品种[N];河南科技报;2009年
5 河南省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 崔茁壮;观赏甘薯叶色艳丽应用广[N];中国花卉报;2011年
6 建军 德强;甘薯品种简介[N];山东科技报;2004年
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贞;甘薯冷床双膜育苗 节能省工简便易行[N];河南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甜甜 通讯员 白继林;“甘薯之乡”走上腾飞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9 文国辉;青龙山镇 小甘薯做成大产业[N];通辽日报;2011年
10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