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组蛋白甲基化和DNA甲基化的相互作用及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
【摘要】:急性白血病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疾病。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疗效及预后与异常的表观遗传学有关。表观遗传学(epiginetics)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它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RNA相关沉寂和染色质重塑等多种修饰机制调控基因的表达,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单一的抑癌基因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等修饰形式,对于不同修饰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等研究尚不明确,是近年来表观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Wnt信号转导通路(wingless pathway)是一条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迁移、分化及凋亡,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之一。研究发现,Wnt通路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
本课题以Wnt通路拮抗基因为靶基因,拟通过双向干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模式的平衡,探讨Jurkat细胞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9甲基化的相互作用及对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其对Jurkat细胞生物学活性和Wnt信号通路传导的影响,揭示急性白血病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挖掘新的靶分子,为白血病早期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课题分为以下四部分:
1、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7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组蛋白H3K9、H3K4总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2、以H3K9me3组蛋白高甲基化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质免疫分析联合芯片(CHIP on chip)技术筛选出与H3K9me3甲基化位点相关的Wnt信号通路拮抗基因WNT5A、DKK3、SFRP2作为靶基因,qPCR法检测靶基因表达情况;并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分析组蛋白甲基化和DNA甲基化两种表观遗传修饰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Wnt信号传导通路的联系。
3、构建针对组蛋白H3K9me3位点甲基转移酶SUV39h1基因的干扰质粒转染Jurkat细胞,沉默该基因以逆转H3K9组蛋白甲基化;同时以经典的DNA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去除靶基因启动区DNA甲基化,从DNA和组蛋白甲基化双向调控机制入手,以Western Blot、MSP、ChIP-qPCR等方法研究各自甲基化平衡模式被打破后,另一方对应的DNA/组蛋白甲基转移酶、DNA/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和靶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4、以未处理组为正常对照,研究5-Aza-CdR处理组和SUV39h1基因敲除组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曲线、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以及凋亡水平等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Wnt通路关键效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改变,探讨DNA/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Jurkat细胞生物学活性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如下:
1.组蛋白H3K9me3高甲基化和组蛋白H3K4低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广泛存在,且与白血病的分型、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关。
2. Jurkat细胞组蛋白H3K9me3甲基化与Wnt信号通路拮抗基因(SFRP2、DKK3、WNT5A)启动区DNA的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3. DNA去甲基化可引起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和G9a的表达下调,激活靶基因表达;在体外能够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4.组蛋白H3K9去甲基化,可引起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下调,但对DNA甲基化无明显改变,靶基因表达增加;在体外能够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5.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9甲基化的失衡,可独立或协同激活Wnt通路拮抗基因的表达,其中H3K9组蛋白甲基化是优先于DNA甲基化的第一始动因素。
|
|
|
|
1 |
潘建华,徐克前;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与肿瘤[J];生命的化学;2005年02期 |
2 |
;未来的抗癌药物[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6期 |
3 |
刘鹏,王一理,司履生;组蛋白乙酰化及其与肿瘤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
4 |
SchümperllD;吴纯;;组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周期调节[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7年03期 |
5 |
郭华北;人类溶组织内阿米巴独特的组蛋白H_4基因序列及结构[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6年02期 |
6 |
马爱妞;组蛋白诱导抗核抗体产生及其对肾脏损害(摘要)[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5期 |
7 |
杜晓燕,郑晶,王保珍;组蛋白-DNA共振光散射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6期 |
8 |
郑晶;杜晓燕;赵秀娟;王保珍;郑丽;;SDS对组蛋白与DNA共振散射光谱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1期 |
9 |
;组蛋白脱乙酰化抑制剂是未来的抗癌药物[J];药物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
10 |
王妍;胡俊斌;陈燕;崔国惠;;姜黄素诱导Raji、HL-60和K562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2期 |
11 |
南新升,张宗玉,张迺蘅;正常小鼠肝和腹水型肝癌细胞核内酸溶性蛋白质磷酸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6年06期 |
12 |
王妍,胡俊斌,陈燕;淋巴瘤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
13 |
孟玫;姜军梅;尹晓燕;朱菊人;秦成勇;郭晓笋;;苯丁酸钠对两种人肝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11期 |
14 |
安丽娜,王树人;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03期 |
15 |
童国遐;组蛋白抑制hCG的致小鼠Leydig细胞睾酮和环核苷酸生成[J];生理科学进展;1991年03期 |
16 |
汤屹,刘文励,周剑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6期 |
17 |
翁梁,纪昕,王智,马吉胜,李娜,曹淑桂,冯雁,刘丹;古核嗜热菌组蛋白基因多点突变的新方法[J];药物生物技术;2002年05期 |
18 |
李茂深;染色质组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综述)[J];复旦学报(医学版);1979年01期 |
19 |
程寿宜,温博贵,李宝珪,彭宝珍,仲金良,黄道培;人胚肝重组去组蛋白染色质的制备及其免疫酶标定位[J];肿瘤;1981年02期 |
20 |
韩晓辉,吴厚生,储以微;磷酸化对组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