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5例自愿接受UC-MSCs治疗的PNS患者作为治疗组,再选取25例与治疗组在性别、年龄、体重、血压、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病程、病情等方面相近的PN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肾病综合征治疗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C-MSCs治疗,治疗量为(1-2)×10~6个/kg/次,每隔一周输注一次,4次为一疗程,分别在UC-MSCs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1、2、3、4、8、16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在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4、16周测定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治疗后1年随访其复发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出:1、同一时间点两组24小时尿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分别比较均显示:UC-MSCs治疗前(0W)及治疗后1W、2W、3W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W、8W、16W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第0W、4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6w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IgA、IgM之间相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比对照组复发率低,X~2=3.947, 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整个干细胞输注过程及观察过程中未出现疑似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结论: UC-MSCs对改善PNS病情及防止PNS的复发有积极作用,无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
|
|
|
1 |
郑志娟;庄文欣;付文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
2 |
范存刚;周景儒;张庆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质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2期 |
3 |
陈镭,苗宗宁,张东强,陆华,王玲,栾文忠,惠国桢;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J];江苏医药;2005年07期 |
4 |
马晓生;吕飞舟;姜建元;李小康;;不同基因载体系统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效果的初步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
5 |
黄友章;沈建良;宫立众;尹文杰;刘毅;成海;郑培浩;岑坚;;来源于骨髓、外周血与脐带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5期 |
6 |
李丽艳;杜江;黄金中;;兔软骨细胞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9期 |
7 |
王蓓;Marisa Jaconi;BiagioSaittaCoriell;VladimirMarkovCoriell;;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未能向心肌细胞转分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年03期 |
8 |
姚天华;汤晓雨;杨壮群;李昂;屠军波;马建明;;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4期 |
9 |
管英华;谢扬虎;魏晓巍;李玉云;;脐带源性和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
10 |
李伟中;邱晓燕;邱学荣;王鸿武;林丽敏;蒋学武;唐秋灵;林晓波;马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过程免疫特性的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
11 |
黄伟,祝建中,苗宗宁,王玲,王新;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影响因素[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12 |
杜江榕;张军宏;李继云;江珊;;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4期 |
13 |
张浪辉;刘拥军;吕璐璐;王爱萍;许贞书;朱雄鹏;陈志哲;韩忠朝;;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异源性脐带血T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年03期 |
14 |
王丽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年S3期 |
15 |
黄伟;祝建中;苗宗宁;张学光;;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
16 |
范秀波;刘天庆;郝永杰;刘洋;马学虎;崔占峰;;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8期 |
17 |
杨晓凤;许忆峰;张轶斌;王红梅;吕乃武;吴雁翔;吕欣;崔激萍;单鸿;周金旭;;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6期 |
18 |
何志裕;陆东风;;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0年06期 |
19 |
张浪辉;陈志哲;吕璐璐;王爱萍;韩忠朝;刘拥军;;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归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20 |
袁晓莉;孟恒星;郝牧;李长虹;韩俊领;邱录贵;;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