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8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抗肺癌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后对肺癌细胞增殖生长、凋亡生物学等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转染IL-18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肺腺癌A549细胞确定为IL-18干预组(即A组),转染仅有慢病毒表达载体而不含IL-18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确定为慢病毒空载组(即B组),未加任何干预的肺腺癌A549细胞确定为空白对照组(即C组)。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在24小时、96小时检测各组细胞IL-18表达水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分别在细胞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在细胞培养96小时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且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24小时、96小时检测Th1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水平。结果:运用WB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细胞培养24小时,各组IL-18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细胞培养96小时,A组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P均0.05),B组与C组表达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MTT方法分别在细胞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在24小时各组细胞间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48小时、72小时、96小时,A组细胞OD值均相应小于B组、C组细胞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C组细胞OD值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24小时,A组、B组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72小时、96小时,A组细胞抑制率均大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TT法分别在细胞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生长曲线,A组细胞较B组、C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而B组、C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采用FCM在细胞培养96小时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凋亡,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C组(P均0.05),B组、C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数较B组、C组细胞明显增多(P均0.05),而A组细胞处于S、M期细胞数较B组、C组细胞明显减少(P均0.05),B组、C组细胞处于各周期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细胞培养24小时,IFN-γ表达量A组明显多于B组、C组(P均0.05),IL-4表达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均0.05),但A组细胞IFN-γ/IL-4比值与B组、C组细胞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细胞IFN-γ、IL-4表达量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C组细胞培养96小时,IFN-γ表达量A组明显多于B组、C组(P均0.05),IL-4表达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均0.05),A组细胞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细胞(P均0.05),B组与C组细胞IFN-γ表达量、IL-4表达量、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IL-18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可稳定而有效地表达IL-18,能削弱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肿瘤细胞凋亡,有力调控细胞周期,强劲促进Th1细胞因子IFN-γ分泌,相应减少Th2细胞因子IL-4产生,逆转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维持Th1/Th2细胞亚群平衡,从而发挥积极抗癌作用。
|
|
|
|
1 |
罗望;张泓;许淼;顾林;孙倍成;;慢病毒——基因转移的潜在新载体[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6期 |
2 |
张惊宇;李金星;孙永奇;赵虹;杨子超;;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慢病毒注射与表达的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7期 |
3 |
任振华;王淑艳;张颖;邹春林;张愚;;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年食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
4 |
张丽梅;冯龙;张艳敏;马晶;赵国强;安玉会;鲍玉洲;;人表皮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
5 |
邓昭玲;王彦;杜利清;刘强;赵辉;陈乃耀;;SIRT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干扰效应检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8期 |
6 |
游燊;涂旺招;王耀东;;mTOR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包装[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年05期 |
7 |
张曼;孙秀萍;宋铭晶;;慢病毒载体用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10期 |
8 |
主鸿鹄,李振宇;基因洽疗中慢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年05期 |
9 |
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鹿群先,主鸿鹄,何徐彭;含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0 |
马强;李明;吴英松;;以痘苗病毒为辅助病毒生产慢病毒载体的探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
11 |
施勇;周梁;田洁;汪洋;;携带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年05期 |
12 |
阮坚丽;高源;管文贤;乔志明;钱伟峰;;信号转录激活子3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
13 |
王萍;刘成;方岩;杨凯;田学愎;田玉科;;大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干扰效率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5期 |
14 |
卢晓芳;杜晶春;李磊;赖文玉;张秀明;李伟强;杨霞;项鹏;;新型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导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
15 |
李宏图;施萍;庞希宁;;REST/NRSF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
16 |
李小鸥;黄巍;何兵;周丽荣;;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
17 |
伍志坚,黄海金,梁国栋;用于基因治疗的慢病毒载体[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年02期 |
18 |
黄晓武,张明,汤钊猷;腺病毒介导慢病毒载体的细胞转染[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
19 |
谭碧君;;转基因动物中慢病毒载体包装的优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2期 |
20 |
李丹;许杰华;王劲;朱康顺;单鸿;;pWPXL-EGFP-IRES-hTfR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S3期 |
|